•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62

就叫小胖
首页 > 论文问答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格式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反叛的路鲁修

已采纳
Nov(2009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1109年11月 =:=:::』竺竺呈竺!竺篁!竺些皇!些些型:!堡垒些垒查呈型墼堡竺些 !叁型型坠!!竺竺些竺竺型:=——:::::兰型;型型竺:!塞垫堂篁!塑 现代物理学对心理学影响的述评朱红强(郭胜忠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系,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现代物理学的出现。对一直以经典力学为理论支撑的心理学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客观 性原则、决定论和绝对真理三方面上;同时现代物理学还在心理学应用上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做为当代心理 学工作者(应该客观地评价这一影响。并积极地做出展望,使心理科学与物理科学的融合走得更远更好。【关键词】现代物理学;心理学;交互行为主义;分析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B8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09)06-0189—03 一、引言 经典力学是以牛顿i条运动定律作为基础(在宏观世界和低速状态下研究物体运动的基要理论。19世纪经典力学的飞速发展,使得当时的科技水平大幅提升,同时也为社会的 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段时间里,经典力学对心理学的影响体现在力图将心理 现象 纳入统一的物理主义的世界图景。在此期间,包括费希纳、冯特、弗洛伊德、华生在内心理学家都积极地从经典力学中寻找能为之一用的东西。费希纳开创的心理物理 的众多 寻找物理变茸与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冯特以费希纳的丁作为基础,创建了实 学就试图验心理学体 系:弗洛伊德用力和能量的概念解释人的内在冲突:行为主义则在方法论上完全效仿经典 力学的模型。这一时期心理学的快速发展也使心理学迈入了自然科学的殿 堂。随着经典力学陷入危机,以爱因斯坦、玻尔为代表的现代物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在不同方面颠覆着经典物理学的理论基础,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理论也使得经典力学渐渐不再“经典”了。毫无疑问,现代物理学深刻地变革着当时的世界观、方法论,他与经典力学的不一致。使得当时人们不得不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然而正是此时,行为主义大步发展 的时候(心理学家们没有注意到他们所效仿的经典力学已经受到了极大地动摇,而是在继 续以经典力学中的模型来创建心理学理论,可以说这对于心理学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悲 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学家对于这场物理学革命都是无动于衷的,因为现代物理学已 ? 二、现代物理学对心理学的影响 经开始在多个方面来变革着心理学了。[1】 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兴起。它所带来的对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变革也慢慢地被其他学科 所接受和领悟。心理学也不例外。现代心理学工作者应以世界观、方法论变革为基础去认识 现代物理学对心理学的影响,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一)传统的客观性原则的动摇 在经典力学中(研究对象是可以被拿来进行直接研究且这些研究都是以可观察得到的量为 依据的(研究的主体和客体都具有相互独立性。即指客体是处于孤立的状态的,在研究中主体只 能作为反映客体的镜子。所以,无论是在理论形式中,还是在实验操作中,经典力学都是以排除主 收稿日期:2009—03—11 作者简介:朱红强(1984一),男,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认知心理学研究。 189万方数据
232 评论

我是飞儿

杨晓霞,女,中共党员,生于1964年5月,四川乐山人。经济学博士,自然地理学博士后。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系主任;区域经济专业旅游经济方向、人文地理专业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方向硕士生导师。重庆市第二届人文地理学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二批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重庆市旅游局顾问,重庆市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审稿专家,重庆市旅游局旅游规划评审专家。承担本科生《经济地理学》、《旅游规划学》、《旅游地理学》以及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生《旅游地理学》、区域经济专业硕士生《旅游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主要从事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洞穴旅游开发与保护、旅游经济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1部,教材3部,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和主研横向科研课题30余项;在《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热带地理》、《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版、社科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中国岩溶》、《商业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特区经济》、《甘肃社会科学》、《集团经济研究》、《价格月刊》、《中国物价》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287 评论

我心起飞扬

是的。《重庆文理学院学报》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49 评论

茵为有你

缺少起止页码,参考文献不需要一个一个打出来的,是可以直接生成的,比如知网找到这几篇文章,选中后点击引用文献,就能得到参考文献的格式了。

357 评论

米拉妹妹12

心理物理学实验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主要是心理量的计量问题。1860年费希纳最早提出“心理物理学”的概念及专门研究心理活动的实验方法——心理物理法,标志该学科的诞生。后经许多心理学家的努力,形成一整套经典心理物理法,为心理学成为现代实验科学奠定基础。主要解决感觉阈限和最小可觉差的测量两大问题,并提出费希纳定律和韦伯定律由于身患疾病,长期卧床思考,研究兴趣便转向了宗教和灵学。他用一种富有诗意和神秘的眼光考察世界,认为凡物有组织即有生命,有生命即有灵魂。至此,费希纳就由一位自然科学家转变成一位地道的哲学上的唯心主义泛灵论者。他认为心与物是同一不可分的,不过心是主要的,物只是心的外观。他感到要使他所宣扬的泛灵论哲学观点有科学的根据,必须求得心与物关系的法则,要达到这个目的,则需要对它们作精确的数学测量。人们感觉虽有量的差异,又怎么能像物理学那样对它进行精确的测量呢?此时韦伯已完成了对韦伯定律的表述。这使费希纳想到可以用测量刺激量的变化来确定感觉量的大小。同时他也发现了刺激量按几何级数增加而感觉量则按算术级数增加。于是他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推导,把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S=KlgR,其中S是感觉强度,R是刺激强度,K是常数。因为这个定律是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所以亦称韦伯—费希纳定律。费希纳在1860年出版了他著名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对心物关系作了详细的说明。他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应用三种测量方法,即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通常把这些方法称为心理物理法,而把关于刺激量的变化和感觉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称为心理物理学。

342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