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73

莉莉安c
首页 > 论文问答 > 历史对外交往小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放牧死亡

已采纳
去下载清华大学的中外交流史的课件吧~哪里有好多~
97 评论

maodougouzaizi

书名:日本历史(日本学基础精选丛书) 图书编号:2106737 出版社:高等教育 定价:0 ISBN:704012147 作者: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 出版日期:2003-07-01 版次: 开本: 简介: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日本作为一个东方岛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走过了数千年。我国是日本的邻国,与日本有特殊历史渊源。如何尊重历史,客观地认识古代日本、近代日本和现代日本,对我国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的学者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详实客观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多角度,立体化地论述了日本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揭露和批判了日本右翼否定侵略战争的反动历史观等。与其他同类书相比,本书具有下列特点和优点:尊重历史,依据史实,揭示日本历史的发展轨迹;史论结合,以史为鉴,揭露、批判右翼反动史观;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中外历史研究成果相结合,充分反映中国学者的历史观。全书共分15章,即日本早期社会、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并户时代、明治时代(上、下)、日本走上法西斯侵略道路、太平洋战争及日本的彻底失败、战术领时期的日本、走向经济大国、走向国际化时代、21世纪初的日本。总之,本书是一部内容丰富,资料详实深入浅出的优秀著作,对学民和研究日本历史的读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来说,是一部好教材,对希望了解日本历史的一般社会读者来说也是一部理想的入门书和参考书。 目录:第一章 日本早期社会第一节 日本列岛的黎明 日本列遍的形成与日本民族的起源 绳纹时代的日本 水稻的传入与弥生文化的诞生第二节 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 邪马台国与日本古代国家的起源 卑弥呼的“鬼道”与早期神道教 倭人的习俗与对外交生育第三节 大和国的统一与倭五王时代的日本 古坟与埴轮 “三角缘神兽镜” “大和国”的诞生与日本统一 大和国的国家机构第四节 倭五王时期的对外交往与大陆先进文化的吸收 倭五五时期的对外交往 外来移民的涌入 大陆先进技术的引进第二章 飞鸟时代第一节 推古朝改革 推古朝改革 中日交往的频繁化第二节 大化革新 革新前的社地政治背景及革新政府的诞生 “改新之诏”的主要内空 “大化革新”性质的评价 白村江之战与迁都近江第三节 天武之治 “王申之乱”与开武朝的政治革新 律令的制定与律令制度的建立第四节 飞鸟文化 飞鸟文化的国际性 佛教文化的兴起第三章 奈良时代第一节 律令政治的展开 迁都奈良 藤原氏势力的扩大和朝廷内部的矛盾 开拓疆域第二节 奈良朝的经济发展 班田制 租庸调制和徭役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第三节 奈良朝的对外交流 8世纪的东亚形势 与唐王朝的交流 与渤海国的往来 与新罗的关系第四节 奈良文化 佛教的兴盛 儒学的影响……第四章 平安时代第五章 镰仓时代第六章 室町时代第七章 江户时代第八章 明治时代(上)第九章 明治时代(下)第十章 日本走上法西斯侵略道咱第十一章 太平洋战争及日本的彻底失败第十二章 占领时期的日本第十三章 走向经济大国第十四章 走向国际化时代后记人名索引事项索引主要参考书目日本历史大事年表 购买地址 书名:日本历史(日本学基础精选丛书) 图书编号:2106737 出版社:高等教育 定价:0 ISBN:704012147 作者: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 出版日期:2003-07-01 版次: 开本: 简介: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日本作为一个东方岛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走过了数千年。我国是日本的邻国,与日本有特殊历史渊源。如何尊重历史,客观地认识古代日本、近代日本和现代日本,对我国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的学者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详实客观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多角度,立体化地论述了日本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揭露和批判了日本右翼否定侵略战争的反动历史观等。与其他同类书相比,本书具有下列特点和优点:尊重历史,依据史实,揭示日本历史的发展轨迹;史论结合,以史为鉴,揭露、批判右翼反动史观;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中外历史研究成果相结合,充分反映中国学者的历史观。全书共分15章,即日本早期社会、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并户时代、明治时代(上、下)、日本走上法西斯侵略道路、太平洋战争及日本的彻底失败、战术领时期的日本、走向经济大国、走向国际化时代、21世纪初的日本。总之,本书是一部内容丰富,资料详实深入浅出的优秀著作,对学民和研究日本历史的读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来说,是一部好教材,对希望了解日本历史的一般社会读者来说也是一部理想的入门书和参考书。 目录:第一章 日本早期社会第一节 日本列岛的黎明 日本列遍的形成与日本民族的起源 绳纹时代的日本 水稻的传入与弥生文化的诞生第二节 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 邪马台国与日本古代国家的起源 卑弥呼的“鬼道”与早期神道教 倭人的习俗与对外交生育第三节 大和国的统一与倭五王时代的日本 古坟与埴轮 “三角缘神兽镜” “大和国”的诞生与日本统一 大和国的国家机构第四节 倭五王时期的对外交往与大陆先进文化的吸收 倭五五时期的对外交往 外来移民的涌入 大陆先进技术的引进第二章 飞鸟时代第一节 推古朝改革 推古朝改革 中日交往的频繁化第二节 大化革新 革新前的社地政治背景及革新政府的诞生 “改新之诏”的主要内空 “大化革新”性质的评价 白村江之战与迁都近江第三节 天武之治 “王申之乱”与开武朝的政治革新 律令的制定与律令制度的建立第四节 飞鸟文化 飞鸟文化的国际性 佛教文化的兴起第三章 奈良时代第一节 律令政治的展开 迁都奈良 藤原氏势力的扩大和朝廷内部的矛盾 开拓疆域第二节 奈良朝的经济发展 班田制 租庸调制和徭役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第三节 奈良朝的对外交流 8世纪的东亚形势 与唐王朝的交流 与渤海国的往来 与新罗的关系第四节 奈良文化 佛教的兴盛 儒学的影响……第四章 平安时代第五章 镰仓时代第六章 室町时代第七章 江户时代第八章 明治时代(上)第九章 明治时代(下)第十章 日本走上法西斯侵略道咱第十一章 太平洋战争及日本的彻底失败第十二章 占领时期的日本第十三章 走向经济大国第十四章 走向国际化时代后记人名索引事项索引主要参考书目日本历史大事年表 购买地址 %C8%D5%B1%BE%C0%FA%CA%B7

227 评论

小小miffy

很好,黑暗骑士回答的很好,就要这样。哈哈哈,不劳而获可是不行的。

130 评论

一首ciao情歌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外交政策调整的内部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制定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1982年党的十二大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和80年代的三大任务。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外交政策必须服从国家总的形势和需要,服从于现代化建设这个大局。对外工作应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到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调整的外部原因:进入80年代,国际形势有了很大变化,在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要求,战争的威胁在日趋减小,和平的力量在不断扩大。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发展离不开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本身又有利于世界和平的维护。中国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以更好地适应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  中国80年代外交政策的调整是在对过去30多年外交实践总结与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二、新时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1、提出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  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行“一边倒”的联苏抗美外交政策。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开始实行“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反苏政策。中国的内政外交受到多方面的局限。80年代以后,与超越意识形态的全方位外交战略调整相适应,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重要内容。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即中国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不依附于任何一个大国,也不屈服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压力,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正是由于实行了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新战略,开创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中国不再喊“打倒帝、修、反”的口号,不再将建立反帝统一战线作为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也不再以对某一国家的态度划线决定亲疏。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同美国拉开距离,同苏联松动关系。在党的十二大上进一步放弃了集中反苏。  2、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形势  80年代,中国对国际形势进行了冷静的分析,得出了下述结论;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世界和平可以维护较长的时间,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这是符合国际社会现实的判断。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是世界和平的支柱,是制约战争的重要力量。占世界人口3/4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它们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同时,它们也是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力军,对维护世界和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西欧、日本等国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也是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就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人民也是要和平的.不支持战争。核武器的出现和发展对战争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一方面核武器极大地提高了战争的毁灭能力和成为进行政治讹诈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由于核武器具有空前的破坏能力,在核战争中没有胜利者,带给人类的只有毁灭性的损失,在这个意义上,核武器本身也变成了抑制战争的重要因素。  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世界和平可以维护较长时期这一科学结论,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没有这一看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法进行。  3、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世界。因此,要发展经济就要实行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地进行经济合作,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向发达国家开放,也向发展中国家开放;既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对外开放,也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先后走了三大步:第一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第二步,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第三步,学习西方的一切先进的东西。经过这三大步,中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4、以“一国两制”促进祖国统一  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在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上的一贯立场。  80年代,实现祖国统一成为中国人民的三件大事之一。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邓小平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也叫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是从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的谈话,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式形成。1984年5月,在中国六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获得了会议的通过。这表明,由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已成为一项具有法律效力的重大国策。  “一国两制”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产物。在此思想路线的基础上,邓小平将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运用到解决国内问题中,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共处。“一国两制”突破了单一制和复合制的传统国家结构,是在单一的国家结构中,允许一些地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港澳问题的主要意义有三点:①有利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有利于这些地区的稳定和繁荣。③“一国两制”方针对解决国际上历史遗留的问题创造了良好的范例。  中国80年代外交政策的调整,充实和发展了中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使中国外交处于一个更加主动的地位,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中国外交从此进入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时期。  三、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使中国外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表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交往范围不断扩大  80年代以前,意识形态曾在国际政治演变中起过重要作用。由于受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外交存在比较分明的敌友观,往往将交往对象划分为敌友两种。苏联和美国都作过中国的朋友,也都作过中国的敌人。这种敌我界线分明的立场,始终贯穿在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外交之中,使中国外交的交往范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客观现实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单凭意识形态已无法处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在国家关系中,国家利益是第一位的,意识形态利益处于次要地位。因此,实行超越意识形态的全方位外交成为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中国外交的突出特色是建立超越意识形态的国家关系,外交为国家现代化的大战略服务。超越意识形态,就是在对外交往中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远近,不以意识形态划分敌、我、友。超越意识形态有利于中国同各国发展正常的关系,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的敌友观念逐渐淡化,交往对象不断拓展,中国外交不再有固定的对手或敌人,而是广交朋友,由以前侧重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转变为与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普遍发展友好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多元化外交”还有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日益重视多边外交,不断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关系。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进入了政府间的一切重要的国际组织、国际条约和会议,形成了多边外交极为活跃的时期。在多边外交活动中,中国坚持发联合国的作用,坚持大小国家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同时,既承担义务,也享受权利。  中国外交交往范围的扩大和加深,表明中国不再脱离国际社会,而是融人到国际社会之中,为实现一个繁荣、稳定、安全和均衡的世界而努力。  (二)强调和平的交往方式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外交的目标一度曾是支持世界革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就一直被确定为争取世界和平,中国更加强调和平的交往方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升为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并称其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最好的方式”。  在具体做法上,一方面,对第三世界国家不称霸,不当头,不输出革命,同这些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和世界大国不树敌,不对抗。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一切国际事务,在国际上讲公道话、办公道事,积极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在对外关系的实践中,中国尽力避免战事发生。80年代以来,中国只是在中越边界上被迫进行自卫还击和在1988年年初同越南发生过小规模的炮击和海战,此后再也没有发生双边战争。80年代以来,中国在更加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中国同俄国、哈萨克斯坦、印度和越南等达成了新的谅解协议;把南沙群岛、钓鱼岛等问题控制在不引发军事冲突的程度上。中国采取的这些政策和做法,使那些曾将中国当成‘好战”国家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和平友好的国家。  (三)重视经济外交  建国初期,中国外交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为主要内容。50年代后朗,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特别是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后,中国外交则突出了意识形态的斗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强调经济建设的核心地位,明确外交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国外交始终强调发展问题,而在冷战结束后这一点表现得更为明显。中国进入了经济外交时期,这突出表现在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的变化上。  (四)外交风格灵活务实  改革开放以前,特别是在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里,中国外交重视强调意识形态而忽视国家利益,对形势估计过于乐观,有些外交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实际,具体表现在:第一,对国际形势的判断过于偏激。第二,对自身的实力估计过高,定位与实力不相符,外交定位偏高。第三、在外交政策上,对世界事务投入和参与过多,尤其是强调斗争过多,在国际上一度以世界革命中心自居,四面出击,超出了自身国力的范围。第四,以世界革命而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外交目标。第五,在外交方法上意识形态色彩浓,对抗性强,缺乏灵活性,经济手段不受重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对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切合实际的判断,明确外交目标是为了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中国的外交风格有了切实的变化,更具务实性。第一,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实事求是。第二,对中国自身的定位比较客观。客观估价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坐标和国际格局中的位置,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第三,国家利益成为对外政策的出发点。第四,经过对外交实践的深刻总结.并在对中国国情和现实条件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在国际事务中中国采取了“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在80年代,这主要表现在中国外交采取了不结盟、不称霸、不当头的策赂。90年代,中国外交采取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方针,将“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更加系统化。“韬光养晦”并不是为了将来一击,而是为了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有所作为。灵活务实的外交风格,使中国外交收到了良好的、现实的效果。  总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外交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无敌国外交、独立自主外交、和平外交、经济外交和务实外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外交的这一系列特点既表明了它的一贯性,也表明了中国外交日益成熟和发展。随着中国的崛起,这些特点将会体现得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214 评论

MING0720HK

这个不是太难写,汉可以说张骞,唐说鉴真,玄奘,宋是海外贸易,明是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夺澳门,清就是收复台湾,抗击沙俄,闭关锁国了。

272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