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61

苏州小诸葛
首页 > 论文问答 > 福建地方史论文3000字心得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依我以希

已采纳
搜一下:求写一篇关于福建晋江内坑的变化的历史小论文
187 评论

凯凯妞妞

赖少波,男,1965年11月生,大学本科学历,政协建瓯市委员会第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政协建瓯市文史委副主任,建瓯市方志委主任兼建瓯市旅游局局长,《建瓯市志》主编,武夷文化研究院研究员。1993年,编著的《建瓯探源》由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再版。1984-2005年,在建瓯二中任职;2005年-2011年,调任建瓯市方志委,主持建瓯市地方志工作,在服务中心、服务发展、宣传地方本土文化等读志用志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构建了地方志的四大核心支柱和六大服务平台,在地方志系统获得普遍好评。2012年2月起,兼任建瓯城市旅游局局长。2005—2012年,先后主编了《建瓯之最》《建瓯通地理卷》《建瓯通历史卷》《建瓯通民俗专辑》《建瓯通姓氏专辑》《建瓯地情百问》《北苑茶文化》《可建村志》等《建瓯通》系列地情丛书,特别是《龙茶传奇》(2011年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出版,个人专著)和《建瓯十大街区史话》(2012年,由福建地图出版社出版,主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普遍好评。近年来,致力于对闽北文化,特别是建瓯的闽源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笋竹文化、饮食文化以及宗教文化作深度挖掘和提炼,并在福建电视台、南平电视台、建瓯广播电台、各单位部门及中小学开设地情专题讲座,为提升建瓯人文魅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文化软实力支撑。尤其是配合协助福建电视台拍摄《闽茶源·北苑御茶》、在南平电视台主讲“北苑御茶”系列讲堂、创研北苑御茶茶艺表演套路,编著出版《北苑茶文化》和《龙茶传奇》,以及创作《北苑御茶之歌》等,极大地提升了建瓯北苑茶的文化内涵和品味。《福建日报》《闽北日报》《建瓯时空》等报刊均有专题报道了他的事迹。多年来,先后在《中国地方志》《福建史志》《广西地方志》《巴蜀史志》《新疆地方志》《安徽志苑》《中国民俗》《南京乡土》《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福建地理》《福建教育》《新加坡联合晚报》《神州旅讯》《港台信息报》等国家级和省级报刊上发表论文上百篇。曾多次代表建瓯政协文史委作大会发言,受到好评。特别是2009年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上,所作的题为“关注民生,整治内河,贯通地脉,兴我芝城”的发言,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一分耕耘,一份收获。1999—2011年间,多次荣获“建瓯市政协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99年,荣获“南平市优秀青年教师” 荣誉称号;2002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中学地理骨干教师” 荣誉称号;2008年,荣获福建省人事厅和省方志委联合表彰的“全省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2010年,在南平电视台主讲的“陆游与建瓯的三缘”,荣获“中国城市教育电视优秀节目二等奖”;2011年应邀江苏省连云港四季茶城主讲“北苑茶文化”,获得社会的普通好评。18岁时,他迷上了地方志,十年间他翻阅上百种史志典籍,写出21万字的《建瓯探源》;32岁,凭着对地方志的热爱,他手抄12册20卷的《嘉靖建宁府志》; 近三年,他在《志苑》、《巴蜀史志》等多家权威史志刊物发表论文18篇,编印《建瓯通》系列地情丛书6种。少年志:十载青春谱新志赖少波与地方志结缘于1984年。当时他还是建瓯二中的地理教师,教学之中常涉猎乡土风情,家乡厚重的历史底蕴让他萌发了编著《建瓯探源》,系统介绍建瓯历史的决心。 1984到1993年,近10年中赖少波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四处奔波。他多次到省市各级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到了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瓯地方志——民国版的《建瓯县志》、明嘉靖版的《建宁府志》、清康熙版的《建安县志》和《瓯宁县志》。这四本旧志让他如获至宝。 有了旧志做基础,赖少波有了更多的信心,他花了6年时间纵览史志典籍上百种,复印资料上千份,摘录各种备忘卡片上万张,终于完成了12万字的《建瓯探源》,由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赖少波没有满足,他不断对《建瓯探源》作进一步的补充修改。1999年,21万字的《建瓯探源》顺利再版,新增了9万字。这就是赖少波与地方志结下的第一段情缘。提笔志:用心描画历史轨迹《建瓯探源》出版后,赖少波说,当时自己就好像走进了一幅绚丽的建瓯古代历史画卷,那些动人的历史风景让他再也不愿意走出来了。于是,他萌发了临摹手抄一套《嘉靖建宁府志》的想法。 从1994到1997年,他与父亲联袂,完成了明嘉靖版《建宁府志》全本12册20卷线装本的手抄工程。为了能够保持旧志的原汁原味,他们特意选用发黄的道林纸,特别印出了线装旧书的底版,所有的文字、插图全部用钢笔手抄临摹,封面和装帧全部仿照原书的样式,力求体现旧志的本真味道。 为了让更多喜爱旧志的朋友也能像他一样拥有自己的旧版志书,赖少波采用原书的版式翻印了这套旧志,翻印本问世后,100套很快被同仁们一“抢”而空。这是赖少波与地方志结下的第二段抄志情缘。时代志:网络时代的新志向2005年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程启动了,这时赖少波被调到建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持工作,担任《建瓯市志》主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赖少波把地方志的编写与应用从陈腐的“故纸堆”中摆脱了出来,搭上了网络时代的快车。2006年,建瓯市开通了“建瓯地情资源网”,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地情信息和数据平台。目前,网站点击率已突破13万人次。对此赖少波开心地说,这比起出版图书的威力大多了。 同年9月,赖少波又启动了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新动作——设立数字化地情信息中心,在建瓯市行政中心大楼三楼,设立了闽北第一个方志陈列室。地情中心设有《建瓯县志》手稿资料库、《建瓯市志》送审稿资料库、建瓯地情丛书资料库、全国县(市、区)地方志资料库、建瓯历代志书资料库和福建省志资料库等文本资料外,还特设数字光碟库和图片影像库,并把图书目录全部录入电脑。目前,地情中心已拥有藏书上千种,存书超万册。此外,2006到2008年,还先后刻录地情光碟23种,除入库80余片外,其余均免费向社会各界赠送。 这就是一个“志迷”和地方志结下的三段不解之缘,这也是一个“有志”赖少波的三段人生速写。从一名中学青年教师,到一名地方志专家,赖少波的成材经历也说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这个人生道理。

175 评论

xiamisally

参观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有感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坐落于福州风景秀丽的鼓山脚下,占地30亩,建筑面积14100平方米,1996年9月动工兴建,1998年10月竣工,总投资7000万元,是全省人民捐资兴建的社会事业重点工程,是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纪念馆融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庄重雄浑,典雅大方。具有福建地方特色和现代美感。目前展出的有《辉煌的二十年——福建省改革开放成就展览》、《福建革命历史陈列》。十一月二十八日,伴随着毛毛细雨,我参观了这座雄伟的革命历史纪念馆。走进大门,一幅巨型雕塑展现眼前:伟大的人民大众在红旗的带领下,英勇冲锋。看!最中间的那位妇女挥扬着坚硬的右臂,硬朗的身子摆脱了柔弱女子形象的束缚,她像是在号召大家为人民自己的命运搏斗,为人民中国的新生搏斗。她的右边是一位袒露胸膛的铁汉。他正拔起身后的大刀,向着旧势力砍去。前面的战士吹着冲锋号,后面的战士挺着长枪。在勇士们的身后,是伟大劳动人民凝成的大靠山。正是这些伟大的劳动人民作后盾,才会有革命的胜利,全国的幸福。望着这幅巨雕,我仿佛回到那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战士们一个个倒下,但身后却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后继者。这正是“一个人倒下了,千万人站起来了”。红旗一把手一把手的互相接力。旗手可以倒下,但红旗永不倒下!我又想起那“独轮车推出的胜利”。在敌机的疯狂轰炸,多少人是在路上披起了麻,带上了孝,带着旧仇,怀着新仇,又充满希望,把亲人用生命换来的粮食、生活必需品一手一手的交给前方的战士……有这样的人民,这样的战士,事实也同样证明了,中国革命必定胜利!走进大厅,进入了“近代福建饱经忧患”展。一幅幅的照片、一张张的资料,无不显示出在满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下,福建人民受尽了外国列强、地主、封建习俗的重重压榨,特别是外国帝国主义的剥削。1898年,帝国主义列强占领宁德三都澳,面积仅24.7平方公里的三都澳被瓜分为英、法、美、德、日主教等六个界区,设立了海关和21家形形色色的洋行、公司、任意侵吞闽东人民的财富,可谓贪得无厌。一幅照片引起了我的愤慨。在那幅照片中注着标题与标注:帝国主义者残杀中国孤儿的罪证,福州仁慈堂的“万童坑”和福安育婴堂两万婴孩,多可怜的孩子啊,他们真不该在那时降临在黑暗的社会里,不该落在所谓传播光明的黑暗杀手中,洋人们根本不把他们当作人而任意屠杀,他们所要的只是那个“仁慈堂”、“育婴堂”的架子,所要的是那架子所带来的虚伪名望。现在,他们的后代却在指责我们的政策,说我们不够人道,虐待孤童,而他们是否想到,他们的祖辈是怎样做的,何况是对待他国的婴童。他们的嘴脸是如此的丑陋。这又是一份资料,帝国主义者贩卖华工在途中死之统计表(1947-1860年),其中,1855年10月在到达古巴的美籍威享利号,装船422人,抵岸146人,中途死亡296人,死亡率高达67%。美国西岸,流淌着多少华工的血和泪。走出“近代福建饱经忧患”进入“古田会义”展厅,迎面而来的就是江主席一九八九年十二月的题词: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加强党和军队的建设。在一旁的简介中介绍到:“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毛泽东、朱德、陈毅在上杭古田领导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九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又称古田会议。决议是毛泽东根据一九二九年九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的精神,结合红军的实际情况,总结红军创建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所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写成的。古田会议决议强调必须从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党的建设,加强对党员的马列主义和正确路线的教育,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党的观念,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任务,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队伍的武装集团。制定了人民军队的民主制度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原则。”接着参观了“四次反围剿胜利”、“苏区成立”、“红军攻克漳州”、“打沙县”、“闽南跟据地古田会议的成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解放厦门”……走出展厅,福建省革命的一幕幕重现脑海。福建革命是大中国革命组成部分之一。帝国主义的入侵严重的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民受到了三座大山的摧残和压迫,不得不起来斗争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传来了共产主义的理念,为中国指明了一条希望之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联合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为中国的复兴奋斗。毛泽东凭借着超人的智慧,非凡的胆色,出人的魅力,综合全体共产党人,从王明的左倾阴影走出;联合国民党进行八年抗战;为新中国的诞生与反动势力顽强战争直到最后胜利。作为新的接班人,我们不能忘记过去,要在历史的台阶上展望未来,努力学习好好工作,为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轻工系 99届食工一班 郭静科 0899305

308 评论

蚊防四宝

这回沉默的时间要长些希望和信心都在增长

203 评论

白羊座小叔

福建的名胜古迹  有气势宏伟的郑成功陵园、“天下无桥长此桥”的五里桥(安平桥)、海交史珍贵文物的九日山摩崖石刻 、闽南建筑大观园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四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莲花峰、五塔岩等78个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大佰岛娱乐世界、山外山生态农业度假区、黄巢风景区等诸多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典雅多姿的梨园戏、高甲戏、南音等艺术奇葩和风味独特的地方小吃。风景神奇,文化独特,民风古朴,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在台湾海峡西岸,有一座面积35平方公里、南北修长、东西狭窄的小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石,镶嵌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她就是被人们称为“东海明珠”的湄洲岛。  湄洲岛钟灵毓秀、风光无限。那奇峰怪石,千姿百态、巧夺天工;那万顷林涛,青翠欲滴、沁人心脾;那黄金沙滩,宛若细绒、令人陶醉。登高远眺,但见海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衔,海天一色,好一幅人间仙境。  妈祖的传说  灵妃一女子 瓣香起湄洲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这位神奇女子降生在湄洲岛。妈祖是福建望族林氏的后裔。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悫),宋初官任都巡检。妈祖也称默娘、娘妈,自幼聪颖灵悟,成人后识天文,懂医理,相传可“乘席渡海,预知人休咎事”,又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做了很多好事,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敬。  北宋雍熙四年(987)农历九月初九,年仅28岁的妈祖在一次抢救海难中不幸遇难,相传羽化升天。从此经后,妈祖多次显灵救助苦难。在人们遇到困难时只要求声“妈祖保佑”,妈祖就会闻声而至,使人们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据历史资料记载,北宋宣和五年(1123)路允迪出使高丽(朝鲜)途中,般遇大风巨浪,“八舟七溺”,唯有路允迪“祈求妈祖保佑”。忽而一道红光出现,只见有一朱衣女子端坐桅间,瞬即风平浪静,终于平安脱险。路允迪返朝后奏明圣上,宋徽宗下诏赐“顺济”匾额。此后,历史上有众多人士受到妈祖的庇佑,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历代皇帝对妈祖进行了30多次的褒封,其爵位从“夫人”、“妃”、直至“天妃”,并被人们尊称为“天上圣母”。同时,皇帝还颁诏天下行“春秋谕祭”,编入国家祀典。  海上龙宫妈祖庙  宋雍熙四年(987),妈祖遇难后,人们怀念她、纪念她,就在湄洲岛建庙祭祀。这庙宇就是最早的妈祖祖庙。据文献记载,当时的庙宇仅“落落数橼”,但“祈祷报赛,殆无虚日”。后来经过三宝等人的不断扩建修葺,到宋天圣年间(1023-1032),祖庙已初具规模。  元朝,妈祖庙得到进一步的扩建。洪希文(1282-1366)在《题圣墩妃宫》诗中,描写了“粉墙丹柱辉掩映,华表茸突过飞峦”的景象,反映出妈祖庙的建筑情况。  明朝,妈祖庙又得到进一步的扩展。洪武七年(1274)泉州卫指挥周坐主持重建寝殿、香亭、鼓楼、山门。永乐初年(1403),郑和下西洋时,因妈祖庇佑有功,奉旨谴官整修祠庙。宣德六年(1431)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前,亲自与地方官员备办木石,再次修整祖庙。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总督姚启圣重建钟鼓楼和山门,又把朝天阁改为正殿,后因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屡次建功,被皇帝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所以人们也称正殿为太子殿。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妆楼、朝天阁、佛殿、僧房。接着祖庙又建观音殿、中军殿。土地庙等。到清乾隆以后,湄洲妈祖祖庙已颇具规模,成为一座有99间斋房,号称“海上龙宫”的雄伟建筑群。妈祖庙此时已基本定型,并一直保留至1966年。  1966年,湄洲妈祖祖庙陆续遭到破坏,只剩下圣父母祠(佑德祠)和中军殿。妈祖庙的文物也相继被毁和遗失。唯有妈祖神像在林聪治女士等人的护卫下得以幸免。  1978年,中国大地春风化雨,万物复苏。林聪治等人率领众乡亲进行湄洲妈祖祖庙的重建工作。人们义务投工,硬是在祖庙遗址废墟上整理出一处地基。各地信众纷纷参与,踊跃加入修复湄洲妈祖庙的行列。  经过多年努力,湄洲妈祖庙终于完成了大小建筑36处的西轴线工程。西轴线工程坐东北,面朝西,呈轴线分布,有牌坊、长廊、山门、香炉台、圣旨门、广场、 钟鼓楼、正殿、寝殿、朝天阁、升天楼等,还有佛殿、观音殿、五帝庙、中军殿以及爱乡亭、龙凤亭、香客山庄。思乡山庄等一系列建筑物,形成规模庞大、雄伟壮观、楼亭交错、殿阁纵横的祖庙建筑群。  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所有妈祖庙之祖,世界上所有的妈祖庙都是从湄洲“分灵”出去的。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妈祖信众从世界各地汇聚湄洲。目前,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庙。如今世界上有妈祖庙4000多座,分布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等20多个国家。  在台、港、澳地区,信仰妈祖的人非常普遍,台湾省约有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妈祖。据统计,近年来湄洲妈祖祖庙竭祖进香的信众超过1000万人次,单海外及台港澳的信众就超过百万人次。每逢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农历“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四面八方的妈祖信众赶赴湄洲寻根谒祖、割火过炉、祈祷平安  (自己挑简要的写)

138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