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7

李晓锦Baby
首页 > 论文问答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猪头.

已采纳
1.电子出版物编辑平台与工具的研究(横向、1999年)2.数据通信法规管理的研究(教育部、2000年)3.加强网络出版的监管(新闻出版总署、2003年)4.互联网管理的协调和平衡(国家社科基金、2006)5.公众使用媒体的技术条件现状及对策研究(985工程子课题、2006)6.网络学术出版研究(横向课题、2006)7.传播学本科教育与专业建设研究(校基金课题,2006)8.湖北省数字与网络出版发展规划研究(湖北省社科基金,2007)9.现代传播与社会信息环境构建与优化(985工程子课题、2007)10.三峡工程新闻传播信息库开发与应用研究(重大横向课题,2009) 1.陈少华 加强电子出版物编辑审稿工作,提高电子出版物质量 中国电子出版,1997年第1期。2.陈少华 Internet网上出版及其技术平台科技与出版,1997年第2期。3.陈少华 Internet网际网与电子出版中国电子出版,1997年第2期。4.陈少华电子出版物的选题策划中国电子出版,1998年第4期。5.陈少华电子出版物制作与出版的合理分工中国出版,1998年第9期。6.田胜立,陈少华等电子出版物概论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7.陈少华大学出版对我国电子出版的早期探索大学出版2000年第4期。8.陈少华我国90年代早期电子出版的探索中国出版2000年第8期。9.陈少华电子(网络)出版的发展途径及其分析耕耘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10.陈少华(合著)数据通信法规管理研究报告科研报告,2000年10月。11.陈少华 网络为版权交易提供了什么中国电子与网络出版,2003年10月12.寇晓伟、陈少华、熊澄宇、刘杰华等加强网络出版的监管见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调研工作小组办公室编: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新闻出版总署调研报告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13.陈少华试论网络出版的基础、地位作用和形态特点见田胜立主编:电子与网络出版探索与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14.陈少华,朱光喜协同工作原理在网络出版中的应用见田胜立主编:电子与网络出版探索与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15.陈少华Research on the Usage and Protection of Copyright in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P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Asia-Pacific R Brisbane,Australia,14-17 December 16.陈少华(参编)网络广告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17.陈少华,朱光喜 网络出版传播中的协同问题及其研究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18.陈少华,黄晓薇现行评价机制对网络学术出版的影响与对策出版科学 2005年第6期。19.舒永平、陈少华、鲍立泉互动广告传播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0)网络媒体的有效引导与管理(新闻前哨2007年第2期)(21)高校网络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的设计(中国有线电视,2007年第1期)22.新媒体的个人化趋势与媒介管理和控制(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23)网络媒介的公共领域(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3期,合著)24.基于电子书与纸书互动的网上出版营销平台及应用(科技与出版,2007年第8期)25.试论网络编辑及其专业化教育(中国编辑2007年第2期)26.信息科学视野下的传播及传播学研究探析(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第3期)27.2008年中国数字出版发展及阶段性特征分析(出版广角,2008年第12期)28.2008年欧洲数字出版发展现状及趋势(出版广角,2008年第12期,合著)29.数字网络媒体环境下出版概念及特征探析(见《中国新媒体传播学研究前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一)获奖出版物情况1. 担任责任编辑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于1996年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2.担任责任编辑的《计算机科学概论》于1992年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3.担任责任编辑的《IBM-PC汇编语言与程序设计》于1996年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4.参与组稿的《计算机常用外部设备》于1996年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5.担任组稿和终审的电子出版物《办公室商业英语》获国家信息忠心1993年至1997年度多媒体光盘评测优秀奖,6.担任责任编辑的《并行分布式程序设计》于1997年荣获湖北省“三优”图书“优秀图书编辑奖”二等奖。7.担任责任编辑、主创人员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中国西部大开发》于2004年获国家电子出版物奖。8.担任责任编辑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港澳回归》获2000年上海国际电子出版博览会优秀奖。(二)获奖论文情况1.《计算机软件保护难点及其解决途径的探讨》于1992年获湖北省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电子出版研究会论文一等奖。2.《软件出版质量极其控制方法初探》于1992年获全国电子出版研究会论文二等奖。 1998年获湖北省优秀编辑称号。2000年被推荐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候选人。从2001年起,连续四年被单位考核为校级优秀。2003年并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积极分子。2004年担任责任编辑和开发负责人的《中国西部大开发》多媒体获国家电子出版物奖
307 评论

左村爆破兵

论文1.网络时代物权立法的若干问题研究,《河北法学》9(CSSCI)(被中国社科文摘转载,获中国法学会优秀论文奖)2.网络时代的民法基本理论问题,《比较法研究》4 ( CSSCI)(被中国高校文科学 报转载)3.网络提供者在侵权法中的地位与责任,《法商研究》5(CSSCI)4.互联网上的版权限制,《知识产权》2(CSSCI)5.虚拟财产论,《内蒙社会科学》6(CSSCI)6.网络时代物权法的价值理念,《长白学刊》4(CSSCI)7.隐私与隐私权问题研究,《社会科学》8(CSSCI)8.因特网技术的版权法思考,《中国版权》4(CSSCI)9.网站在网络交易中的地位与责任,《辽宁大学学报》5(CSSCI)10.物权债权区分理论质疑,《河北法学》1(CSSCI)11.网络时代合理使用制度的建构,《中国版权》6(CSSCI)12.网络隐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研究,《新视野》4(CSSCI)13.论隐私权的性质,《新疆大学学报》2(CSSCI)14.网络合同的管辖与法律适用,《内蒙社科》2(CSSCI)15.我国信息网络法制化的必要性与对策,《郑州大学学报》4(CSSCI)(第一作者)16.再论网络环境下民法的价值理念与基本原则,《山东大学学报》6(CSSCI)17.论互联网对隐私保护制度的影响,《中国科技论坛》2(CSSCI)18.发型设计的版权保护,《中国版权》2(CSSCI)19.网络消费合同的法律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战线》3(CSSCI)(第一作者)20.互联网对民法学的影响与对策,《南京社科》1(CSSCI)21.论我国版权法的不足与网络时代我国版权法的完善,《著作权》6(CSSCI)22.安全电子交易法律关系研究,《湖北社会科学》5(CSSCI)23.论网络消费合同中格式条款的规制,《新疆大学学报》4(CSSCI)24.网络环境下的版权法问题与对策,《学术论坛》3(CSSCI)25.论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基本原则,《中国科技论坛》5(CSSCI)26.保密电子邮件中的法律关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CSSCI)27.论电子合同的法律适用,《辽宁大学学报》1(CSSCI)28.未经清算而解散公司的法律责任问题,《社会科学》5(CSSCI)29.论教案的可版权性,《中国版权》6(CSSCI)30.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学术研究》6(CSSCI)31.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2007) 4:4 SCRIPT-ed 301-498 Online Journal of Law, Technology & Society32.垃圾短信问题的法律规制,《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专刊(被收录《法学文摘》上报中央主管机关)(第一作者)33.垃圾信息问题与个人信息保护,《世界电信》234.信息财产权之异见,载吴汉东主编《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5.人肉搜索的法律谜解,《法学家茶座》(第24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36.擅自篡改文章标题行为的法律分析,《网络传播》1(第一作者)37.论弱势群体的界定---兼论弱势群体保护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438.网络时代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139.论在线计算机信息交易中信息提供者的义务,《信息化与法律》,法律出版社540.网络信息安全及其法律规制,《广西大学学报》441.从因特网的特征看我国民法典的制订,《改革与理论》242.论电子商务法,《东南大学学报》343.依法保障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政法论丛》144.网络时代物权是自由的还是法定的,《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45.WTO与我国电信立法的构建与完善,《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46.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指导思想,《武汉理工大学学报》447.我国电信立法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北京邮电大学学报》348.电子商务法若干问题研究,《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49.论中国邮政立法的现状与完善,《北邮人文学报》4专著类 网络时代的民法学问题,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网络时代的民商法理论与实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 论个人信息的财产权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

349 评论

橘子哈哈111

摘要:当今社会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各行各业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优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如此, 其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从“互联网+”背景出发, 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探讨了新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发展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 人力资源管理; 发展趋势;  21世纪是知识主宰世界的世纪, 在“互联网+”时代下, 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同样, 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 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形成新的发展趋势。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 积极运用大数据可以使我们优化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力资源评估等各方面的工作, 也是未来人力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互联网+”背景分析    互联网, 是由若干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 在逻辑上和功能上形成一个大型通信网络系统。自20世纪中叶以来, 经过了短短几十年的发展, 计算机和互联网就迅速普及到千家万户。可以说, 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 互联网信息技术成为了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5年以来, “互联网+”的概念以更加显着的姿态进入国际视野。2015年3月, 马化腾向全国两会提出以“互联网+” 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其后, 国家总理李克强明确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直接将“互联网+”这一概念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 试图通过这一计划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改革和发展。2016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时代,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 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 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    因此,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 它同以往任何时代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驱动要素的不同, 其不以机械化、电气化为动力, 而是一个以信息技术的发展, 即信息化为创新驱动的新时代。    2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 是具有能动性、时代性、增值性和依附性的资源。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是指企业针对人力这一特殊资源, 采取合理配置、有效开发和科学管理等手段, 其影响员工的各方面行为, 最终实现企业的管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环节来看, 人力资源部门需要进行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 (是补充还是裁减) 根据员工个人资历、企业层级结构、未来发展方向等制定合理的人员晋升计划, 根据员工技能和工作经历制定合理的轮岗调配计划, 为了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为企业所用而制定人员培训计划。除此之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需要建立“外具竞争力、内具公平性”的薪酬福利体系, 采用柔性的、激励性的措施来维护员工关系, 制定绩效计划 (明确绩效考核方式和指标) , 以及进一步挖掘企业文化, 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这些对于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合理的人力、物力调配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最终目标是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能动性, 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3 “互联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重要的体现在人才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取胜, 这就要求企业要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加优越的人力资本, 才能在竞争中获得胜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企业更加重视人力资源, 不断对其进行开发和管理, 进而提高企业效率、保证自身竞争优势。具体来说, 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将呈现出以下新的发展趋势:    (1) 广泛运用大数据进行管理。受制于外部条件的限制,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管理者劳动强度大, 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但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也改变着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 比如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不用到世界各地或国内各大城市便可以实现招聘选拔、员工培训等模块工作, 意味着人力资源虚拟化管理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 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 不仅要建立和完善适应虚拟化管理的技术体系, 还要建立起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企业网络文化。    (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向战略性角色改变。过去,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更多的是作为行政、服务和服从的角色, 但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角色转变带来了保障。人力资源部门管理者逐渐从过去的行政性、操作性、事无巨细的事    情中解放出来, 更多的去关心企业员工, 思考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伙伴的寻求、战略兼并和重组等问题。因此, 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从业人员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背景, 更要有深刻的商业和组织变革认识, 并且还需要具备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 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3) 人力资源管理愈加扁平化和复杂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使传统人力资源模式下的科层式组织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为在过去, 依靠科层组织的多级化, 一级一级传达和审批, 其效率是极低的, 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快速的发展和变化, 对企业发展而言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 精减层级, 使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将成为一种趋势。同时, 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得不在一个地方办公的员工也能够实现“即时通讯”, 进行无障碍的沟通交流和协同作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 分散化办公将是未来企业管理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但这也对管理者素质提出了挑战。    (4) 知识型员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随着知识革命的到来, 知识型员工在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使得企业更加关注知识型员工, 倾向于吸收和储备知识型员工。在这样的条件下,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自然也就转向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知识的创造、传递、应用和增值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对知识型员工管理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尊重他们, 站在其内在需求的角度, 以新的思维来对待他们, 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5) 跨文化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企业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因素, 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所不同, 最终的差异在于企业文化。“互联网+”时代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 在“互联网+”背景下, 人才的流动更加自由和便利, 不同企业间的人才流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人才市场与人才交流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获取人力资源的主要形式。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有效地管理来自不同企业文化的人才, 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发生了显着的变化, 人力资源部门应运用大数据带来的便利, 快速适应角色的转变, 使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 管理重心转向知识型员工、跨文化管理, 最终适应时代的发展, 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骆毅。走向协同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抉择[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 祁海英。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J]中外企业家, 2017, (35) :190-    [3] 任晶。“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招聘管理新思维[J]人才资源开发, 2018, (18) :23-    [4] 刘宁, 张惠康。“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7, 19 (04) :63-

175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