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02

xyrlovecat
首页 > 论文问答 > 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论文关键词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陈达文文

已采纳
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从全球通胀升温不止到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首次负增长,贸易出现大幅度下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正日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正确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与力度,增强政策的弹性和灵活性,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形势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养精蓄锐、调整力量的转折点,在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和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较为强劲,发达国家探底企稳,发展中和新兴国家稳步回升。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发达经济体财政赤字攀高,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严峻、迪拜及希腊债务危机等也一再表明: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向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债务、通胀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也可能进一步分化。世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私人需求乏力,美国继续受失业困扰,欧元区面临财政紧缩压力,日本则继续面临通缩压力,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对于我国而言,这些新变化、新格局都意味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其一,贸易保护主义威胁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随着金融危机缓解和世界经济复苏,国际社会在危机之初所展现的协作精神有所动摇,一些与全球化背道而驰的观点和做法日益凸显,有的国家口头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行动上则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经济体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脱离全球经济,单靠自身力量来求得发展,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世界经济还比较脆弱,就业机会还不多,失业率比较高,如果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危机,我国对外贸易受到巨大挑战。其二,我国产业结构受到了来自美欧国家的高端挤压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低端挤出。在金融危机之前,美国欧洲等国家是靠金融扩张来支持赤字消费的,他们出口高科技产品,然后大量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老百姓靠信贷消费。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大于国内需求,生产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只能依赖出口。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去杠杆化,使得美国等发达国家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由此减少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加大了我国出口压力。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洪都拉斯、越南、印度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产品也纷纷打入欧美市场,他们利用比我国更加低廉的资源和劳动成本,生产比我国成本更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其替代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势头,就像当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替代“亚洲四小龙”一样。其三,我国面临着经济下行和通胀压力上升并存的局面。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依然比较平稳,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力,但是在经济结构调整、货币政策由松趋紧、出口增速回落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同去年相比,经济增速呈现出小幅回落的趋势,GDP同比增速“前低后高”。而且从去年底开始,我国国内食品价格涨势接连启动,直至目前为止,推动物价上涨的诸多因素依然存在:货币持续超发;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输入型通胀压力和“热钱”流入不减。这将使得通货膨胀呈现出长期化趋势。据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透露,经过金融危机的调整,我国的货币存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居全球首位,货币存量与GDP的比重达到200%。他还表示,货币供应超量将导致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形成泡沫,一旦形成的泡沫突然间破裂,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其四,我国就业的总量性和结构性矛盾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骤然爆发,异常尖锐。作为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又处在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交汇到一起,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再加上金融风暴的侵袭,企业岗位大量流失,大批农民工失去原有的工作,新增劳动力就业渠道堵塞,加剧了大学生及其他群体的就业困难。不仅如此,应对这样错综复杂的局面,常态下解决就业的措施明显不足,必须依靠宏观与微观、应急和长效、直接与间接等多种组合性政策措施和渠道来解决。三、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首先,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仍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同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短缺资源则可以通过国际交换而得到弥补。而且一国要发展经济不应只注重其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追求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变革,参与全球化就使得我国可以直接利用较先进的科技成果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在较高的起点上发展经济,绕过传统工业化国家所走过的弯路,发挥“后发优势”,在建立现代经济结构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绿色产业在全球的兴起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契机。发展新兴绿色产业不仅有利于我国保护环境、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动产业升级,而且由于其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为我国赶上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了良好契机。此外,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为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需求创造了机会。最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然而,我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仍然不高,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力量此消彼长,主要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而且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还将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这有利于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四、结语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判断未来走势,增强忧患意识,从变化着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积极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312 评论

王家姑娘0122

先后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2001 年《关于日本产业组织体制的初步研究》《日本学刊》 1 期;《 西部开发能否成为中日经济关系走出困境的助推器》《 日本学刊》 2 期;《 当前日本经济回升的特点与前景》《日本研究》 2期;《日本经济持续回升的两大障碍》《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期;《从西部开发看中日经贸关系》《开发导报》2-3期;《日本经济改革前景不明》《世界知识》 12期;《发展中的中日经贸关系:态势、机遇与挑战》《外交学院学报》2期;《当前中日经贸关系中的若干问题 ——以中国西部开发为中心的分析》《现代日本经济》1期;《当前日本的通货紧缩:态势、危害与治理》《亚太经济》4期;《日本经济形势与中日经贸关系》 《中国经济时报》7月6日;《当前日本的经济改革:背景与前景》《现代日本经济》5期;《论当前日本物价变动的新态势》《日本学论坛》3期;《当前日本的通货紧缩:特性与成因》《世界经济文汇》4期;《 滑入通货紧缩性衰退的日本经济 》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12月13日;《制约日本经济持续回升的五大难题》《世界经济研究》4期;《 论日本经济萧条对东亚及中国经济的影响 》《 日本学刊 》6期;《 滑向衰退的日本经济 》《 中国经济时报 》7月27日;《 日本经济再次阴云密布 》…《 世界知识 》 15期;《 财金扩张背景下的日本通货紧缩 》《 中国经济时报 》 8月3日;《 财政改革优先,还是景气对策优先 》 《 中国经济时报 》 9月28日;《 美国遭袭可能加速世界经济衰退 》《 上市公司研究 》 35期;《 日本产业政策研究的重要成果 》 《 日本学刊 》 5期;《 赶超经济理论 》(合作) 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2 年 —《 日元跳水 殃及池鱼 》 《 瞭望 》1-1期;《 当前日本的经济衰退:态势、成因与影响 》 《 当代亚太 》 3期;《 经济萧条背景下的日本与东亚经贸关系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期;《从财阀垄断到法人垄断 ——日本资本主义的历史特性与现代转型》《 日本学 》 11期;《 世界经济: 2001 年回顾与 2002 年展望 》《 港口经济 》1期;《 纵容日元贬值将会导致何种后果 》《 世界知识 》1期;《 转型中的中日经济关系 》《 人民日报 》 11月11日;《 滑入通货紧缩性经济衰退的日本经济 》《 日本学刊 》1期;《 日本经济衰退何以空前严重 》《 光明日报 》1月29日;《 日元汇率与日本物价的异常互动及其后果 》《 日本学刊 》3期;《 股份公司发展史论 》(译著,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扩大内需:国际比较与中国抉择 》《 港口经济 》4期;《 中国实行扩大内需政策的国际经济背景与影响 》《 外交学院学报 》3期;《 日本:复苏仍然遥遥无期 》《 世界知识 》 12期;《 日本经济:衰退暂被遏止,回升依旧乏力 》《 瞭望 》 29期;《 日本经济回升何以步履艰难 》《 光明日报 》7月18日;《 “头雁”迷失了方向——再谈日本经济病 》《 世界知识 》 16期;《 日本社会解读 》(合作) 时事出版社出版;《 比较经济优势变化与中日经济关系转型 》《 现代日本经济 》6期;《 经济互利推动波折中的中日关系 》 世界知识 》 20期;《 中日经济关系呈现五大趋向 》《 瞭望 》 9-30期;《 中日经济关系演进的三大阶段 》《 瞭望 》 9-30期;《日本式企业体制:构造与变革》(论文集)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日本衰退触底可能性大增 》 《大公报 》8月12日;《 日本股市缘何屡创新低 》《 光明日报 》 12月13日;《 美国公司:从样板到毒药 》《 21 世纪环球报道 》12月30日;2003年《 回升乏力的日本经济 》《 日本学刊 》1期;《 泥沼中的日本经济 》《 瞭望 》4期;《 东亚“ FTA 热”中的冷思考 》《 世界知识 》 6期;《 全球“ FTA 热”:态势、成因与对策 》《 港口经济 》 2期;《 日本产业空心化的实态、症结及其“中国因素” 》《 日本学刊 》3期;《 遭遇“理索纳冲击”的日本金融业 》《 世界知识 》 13期;《 论日本的通货紧缩性经济萧条 》《 外交学院学报 》3期;《 日本复苏的五道坎 》《 澳亚周刊 》8期;《 日本经济重现复苏势头 》《 光明日报 》8月21日;《 日元升值的历史教训 》《人民日报》9月23日;《 近代以来日本经济体制变革研究 》(合作) 人民出版社 5月;《 当前日本经济回升的动因、阻力与前景 》《日本学刊》5期;《日本金融运行与货币政策的十大趋向》《银行家》11 期;《日本经济回升利于东北振兴》《世界知识》19 期;《中日关系重新定位》(合作)《世界知识》15 期;《转型中的中日经济关系》《澳亚周刊》 11/12 ;《 2003 年日本经济走势的新特点》《经济导报》50 期;《日本经济复苏势头渐强》 《 瞭望 》?期;《 对华直接投资与日本产业空心化》《中国外资》 10 期;2004 年《日本:有望走出通缩困境》《人民日报》 1 - 12;《市场开放背景下日本农户的经济状况》《现代日本经济》1 期;

279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