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2

我们的2016
首页 > 论文问答 > 妇女问题研究杂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南京爱华会务

已采纳
女性阅读:中国的一个美好倾向 西马 ●女性可能更多地依靠传统的纸质媒介获取阅读的快感,她们可能更多通过读书获取内心的肯定和稳定。从这方面讲,女性是中国出版业的一个救星。●女性有一种隐隐的自豪希望通过阅读实现,女性的不足和自卑通过阅读得到消解,而“战胜男性”的愿望在潜意识中得到满足。●女性不喜欢格调低下的作品。她们对于格调和立意低下的题材表现出很反感,更趋向于选择积极、向上的题材……这对当前的低俗出版是一个响亮的耳光。女性阅读是我们过去一向忽视的问题。在人类的阅读中,存在着一类非常重要,甚至第一重要的因素——女性阅读。据中国和世界的各类调查中,女性阅读杂志和书籍的比例已经超过男性(从容易统计的在线购买行为上看,女性表现出更强的行动力。台湾联经出版公司的统计表明,从网上书店购书,女性和男性的比例是55:45,博客来网络书店的比例更高达60:40,“女性阅读”时代的来临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研究表明,女性可能更多地依靠传统的纸质媒介获取阅读的快感,女性可能更多通过读书获取内心的肯定和稳定。从这方面讲,女性实际又是中国出版业的一个救星。“女性阅读事实上一直存在着,忽视这一因素是我们出版界的疏忽。”华侨大学艺术理论教授张志伟说:唐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女性阅读现象。那时候女性阅读的内容主要包括:儒家经典、佛道经典、女教典籍、家训、史书、诗词文、音乐、诸子小说、医药数术等,是书籍中的柔性那部分,具有多元性、家园性、自主选择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同样的书籍,仅仅选择的不同,就已经造成了女性阅读的特征,何况还有专门为女性写作的书。而事实在现代,我们没有更多地走一步,可能对女性阅读的关怀还不如那时候。”女性阅读的心理深具妙味,可能有比男性复杂得多的心绪和愿望。专门写女性命运题材的作家安顿说,“我相信有很多女性在对书籍的选择上和我差不多。做女孩子的时候,读的是《灰姑娘》、《小红帽》;青春期了,有《人鱼公主》来做最初的爱情启蒙;成了别人的妻子,看着书学烧菜、学家政;做了母亲,要学育儿……这些归结起来是为什么呢?不过是为了更女人吧!”研究表明,女性有一种隐隐的自豪希望通过阅读实现,女性的不足和自卑通过阅读得到消解,而“战胜男性”的愿望在潜意识中得到满足。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乔以钢通过对“博客”上的女性写作与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找出女性阅读的兴趣点。浓郁的个性色彩:博客写作中的女性形象与类型化无缘,相反,个性独特而鲜明几乎成为此类写作能够吸引受众的必备要素。这些女性形象绝无“千人一面”之弊,相反,她们是极鲜活的生命个体。情感取向的日常生活化:她们的喜怒哀乐是现世的。不管是为国事、天下事而忧,还是为私人事、家庭事而虑,她们的情感思绪始终起伏在真实的世界里。尽管这生活远非完满如意,这情感也未必通往博大崇高,但她们倾注了一腔热情。立体、丰富的精神世界:女性形象不再追求千百年传统文化孕育的“标准化”的女性特征,不再是仅仅以男人为中心,生活在男性的投影中。她们自我记录、自我抒发,在文字表现上更加随意,率性而为的色彩颇浓。由此带来的是女性精神世界书写的立体和丰富。女人阅读有一种私密化的倾向,或者与自身的某种气质联系更紧,一般作家或者出版人都认为,阅读,能让女人气质美丽,爱读书的女人,敦厚纯真、温婉雅致、娴静端庄,散发出女性特有的质朴与含蓄。实际上,十几年女性出版物已繁衍成规模,总体上在私密性和内在温馨性的基础上,也向其他领域拓展。在前些时候举行的北京市阅读调查以及海峡两岸妇女交流研讨会上,女性出版现象得到总结和披露:女性阅读和女性图书庞杂而多维。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女性理论著作、女性情感图书、女性生活图书、女性人物传记。女性理论著作主要集中在妇女运动、妇女问题的研究机构及学术团体,侧重对妇女运动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对性别问题等妇女理论的研究、探索。在中国内地,前者的主要出版物主要集中在全国妇联直属的中国妇女出版社。此外,性别问题、女性问题的学术和文化研究,则散见在各社科类出版社。“女性情感图书主要是以女性普遍存在的情感诉求作为对象,以虚构或现实的方式描写情感故事或真实经历。”风靡西方世界的“禾林”小说和我国的“布老虎”丛书属于此类,“港台地区的亦舒、琼瑶等作家赖以成功的就是这种路数。给予女性情感指导的睿智散文也是此中翘楚,早期的罗兰、现在的张小娴便是其中的代表”;女性生活图书涵盖的范围很广,礼仪、家居、服装、职场、励志、修养、家教、育儿、心理等等,都可归入此类。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意识越来越强,此类书的受众面也越来越大。女性阅读除了心灵安抚作用,还有一种实用趋向,一般说来难以脱离流行时尚、美容塑身、健康保健、心灵哲学、休闲旅游、家庭亲子、美食养生、励志进修等范畴,其他如古典文学、翻译小说、科幻侦探、漫画卡通、理财消费、语言学习、DIY玩艺、创意生活、装潢设计、计算机应用、童书绘本、诗词小品等也都是女性阅读的范畴。与男性阅读不同的是,女人读书的主流自古以来都显示出较强的性别特征,那就是女人读书是为了做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女人读书是为了更女人。女性阅读表面上具有很强的个人化和情趣化,但深处还是社会问题和中国的普遍问题。出版人董秀玉通过多年女性题材书籍的编辑实践,指出某种深层问题:“除了那些时尚类的女性书籍,还有另一类女性图书应得到重视,就是女性研究学者和女性主义方面的书。还有女性口述史和女性主义小说。这类书受众面不如时尚类多,但更有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我更多从社会性方面关注女性,比如我曾编辑过打工妹的书,我知道这表面是女性问题,但从根本上说是社会问题。”女性阅读可能是解决出版危机的一个契机。在这方面,出版人隋丽君很有体会:“女性比男性的阅读还深刻。女性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常说,文学阅读是有钱加有闲。踏下心来稳稳当当读书,躺在那读书,是最幸福的事。这样的阅读,很多女性在做。这是女性的优势。”隋丽君曾精心做了一本《妈妈的心有多高》,作者是一残疾女性,原来预计就5000册,后来卖了15万册。“当我看到妈妈们排队买书,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我带这位作者应邀到一些内地城市做报告,妈妈们排队拥挤,需要警察维持秩序。一些挤不上前的女读者就往我们身上扔钱。”隋丽君最近的成功经验是出版张洁的《无字》。该书发行1万套,共24万册。这在当前出版业困难的情况下绝对是让人眼红的胜利。据调查,该书读者绝大部分是女性。编者分析她们为什么读张洁?因为她们更关注女人的命运包括她们的婚恋。她们爱张洁,爱她的品位和格调。从这个角度讲,这是张洁的胜利,纯文学的胜利,女性写作的胜利。这引出了一个话题,女性阅读是品位的阅读。据全国阅读报告显示:女性不喜欢格调低下的作品。大多数女性在阅读的时候,对于格调和立意低下的题材表现出很反感,她们更趋向于选择积极向上的题材……这对当前涌动的低俗出版人是一个响亮的耳光,但愿他们能明白,精神低下,不管是在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上,都是要输定的。中华读书报 2007年3月8日
210 评论

鄙视投机者

理论前沿》杂志是甘肃省唯一的妇女刊物,是甘肃妇联及全省妇女界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是研究妇女问题和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阵地。杂志在推崇现代女性,倡导现代生活等方面相对活跃,但是,受杂志发展规模的影响,在突出现代观念,探索现代人生,关注妇女发展、妇女教育、妇女维权、妇女心理等妇女问题的理论研究方面比较薄弱。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西部文化大省,开展少数民族妇女问题和西部落后地区妇女问题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以《理论前沿》为平台的妇女问题研究,是促进妇女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现代妇女杂志社于2010年6月正式变更为旬刊,出版以妇女问题研究核心的理论期刊。

142 评论

永远幸福66

《玲珑》杂志中的新女性形象你怎么看待?《玲珑》1931年创刊于上海,1937年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共出版298期。原名《玲珑图画杂志》,后更名为《玲珑妇女杂志》,简称《玲珑》。版式编排小巧别致而时尚典雅;内容侧重爱情、性与婚姻、时装美容、室内装饰等。以“增进妇女优美生活,提倡社会高尚娱乐”为目标塑造了一系列迥异于传统女性的新女性形象,引领时代风尚。一、“新女性”界定“新妇女”与“新女性”是20世纪20、30年代社会对女性最时髦的称谓,也是颇具时代特点的女性代名词。“新妇女”最早由胡适在1918年提出,“在美国‘新妇女’是一个新名词,所指的是一种新派妇女,言论非常激烈,行为往往趋于极端。不信宗教,不依礼法,却又思想极高,道德极高”。“新女性”则最早出现于1923年上海《时报》上《我所理想的新女性》一文。1926年中国妇女问题研究会在北京创办《新女性》杂志。此后“新女性”作为对女性群体的新界定逐渐流行开来。“新女性特指具有新的社会风貌的女性人群,特点是:有思想、有追求,具有谋生的一技之长,而且在生活的各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很具时尚,与传统家庭主妇有着明显的角色差异。”。但当时人们对“新女性”的衡量标准和具体内涵理解不一,“新女性”衍化出很多类型,包括一些都市摩登女郎,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知识女性以及走出家门在外工作的职业女性,甚至一些走出家庭在社会逍遥浪漫的女子也自诩为“新女性”。“新女性”是自戊戌变法以来在妇女解放和思想启蒙等推动社会进步背景之下的产物。1928年后,部分有利于女性权利发展的法律条文和制度规定相继出台,使男女教育平等、女子职业和参政等有了一定进展。一批受惠于这些变化的知识女性,特别是职业女性以崭新面貌走上社会,活跃于工业、手工业、商业、娱乐、服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政治等新兴行业。她们是社会进步中女性逐渐获得部分权利的受益者,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自尊和自立的精神。二、《玲珑》中的新女性形象1摩登女性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远东第一大都市,以至初来乍到的西方冒险家或观光客要发出这样的惊叹:“最新款式的劳斯莱斯驶过南京路,停在堪与牛津大道、第五大街、巴黎大道上的百货公司媲美的商店门前!游客一上埠,就会发现他们家乡的所有商品在上海百货大楼里都有广告有销售。猎装和BVD内衣陈列在一起,“HOUBIGANT"香水下面,“FLORSHEIM”鞋又紧紧她吸引着顾客的视线??”。正是在此背景之下,“摩登女性”产生了。摩登女性是指“受过一定的教育、紧贴都市生活脉搏的都市现代女性,包括受过中等以上教育,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的女学生、女职员以及家庭主妇等等。她们有足够学识、能力吸收最摩登的潮流与事物。同时也是都市流行的制造者和现代生活的享受者。”处于社会思想启蒙的特殊历史环境中,30年代的中国都市摩登女性不仅指那些一味追求时尚的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者,更代表一种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生活方式的积极健康的新女性形象。《玲珑》作为当时流行的女性时尚杂志,积极参与对都市摩登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如第100期《真正摩登女子》指出“女子打扮时髦、会讲洋话、会跳交际舞并不算得真正摩登。一个女子要真正可以配称摩登。至少须有下列的条件:有相当学问(不一定要进过大学,但至少有中学程度,对于各种学科有相当的了解);在交际场中能酬对,态度大方,而不讨人厌;稍懂一点舞蹈;能管理家政:会怎样管仆人、自己会烹饪,能缝纫(简单的。工作,不须假手他人)”。摩登女性也要具备健康美的要索。如第110期《摩登妇女的装饰》提到摩登女性“真正的美观,还是在康健的身体和丰满的肌肉”。第76期《新女性的两大训练》指出“无论我国的女子,怎样学时髦,穿高跟鞋,但总有弱不禁风的缺点。病态美是一向给我们独占有的称号。林黛玉式的女子是我们的耻辱。现代人如果没有刚强的体格,便不会有远大的目光和伟大的希望。”此外,摩登女性还要有高雅的格调。摩登女性要美,但却不要妖媚和低俗。《摩登妇女的装饰》指出“穿了奇装艳服,抹了脂粉,装腔作势,只是人工的装饰。而不是自然的美丽。越装饰得利害的,越显出她的丑态来。《现代妇女应有正确的审美观念》更是提出要“以平均发展的健康美代替畸形的容貌美”,注重自己“人格的伟大、精神的高尚、思想的进步,女子不是花瓶,玩物,有对于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玲珑》成功把握住摩登女性的特点,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对其作了淋漓尽致的演绎。内容涉及都市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电影、服饰、体育、艺术、各地风情等,使她们乐于接受新的信息,也乐于尝试都市现代化所带来的全新生活方式。杂志也经常报道好莱坞及上海电影明星的最新潮流和时尚装扮,提倡、引导和示范女性怎样进行休闲和娱乐,不断接受生活与消费的新观念和新思想。如24期《现代妇女何以比从前妇女好看?》、12期《摩登的脚》、139期《怎样使手美观》等。2职业女性《玲珑》面对的发行对象是以有中产阶级背景的女学生及知识女性为主要读者的女性群体,反映了上海中上层女性面貌。张爱玲曾提及“一九三零年间女学生们几乎人手一册《玲珑》”。杂志完全站在独立生活的女性角度来看待和思考问题,大力传播“提倡女性自食其力、坚强自信、不畏挫折”的时代新理念。新女性们透过杂志渐渐学会强调自己,在改变自己外表的同时,学习先进文明,不断追求美貌与智慧并存的蜕变。她们认识到家庭以外的工作和社会交往对充分实现人的潜力的必要,逐渐走向社会,想通过职业来改变单一传统角色,摆脱家庭束缚。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女性一直以相夫教子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新女性形象逐渐深入人心,时髦而前卫的女性先行者们纷纷走出家庭,通过自身努力,摆脱经济不独立、个人无自主权的被动局面。20年代中期“一些进步的女性突破了传统父权制统治设置的婚姻家庭壁垒的禁钢,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社会上出现了第一批以自己的能力服务于社会和为稻粱谋的职业女性。”“30年代开放的上海在融聚新事物的同时,也为女性走出家门步入社会提供了可能。在男女平等的口号下,大批受过教育的女性走上了银行职员、教师、护士、店员、接线员、理发师等岗位。在这股新潮流的涌进中,《玲珑》为中国传统女性走出家庭、谋求独立自主摇旗呐喊,并大力宣传女性通过自我奋斗改变社会地位、实现自我发展。杂志经常介绍一些职业女性形象,如医生、律师、飞行员、运动员等等,几乎涵盖了女性能涉足的各个领域。她们既是功成名就的佼佼者,也是女性自身解放的实践者,很大程度上为女性树立了“偶像”,确立了奋斗目标,也为“成功女性”的标准定下基调。不过女性在社会上谋生,要承受冷眼和嘲讽,遭遇挑战和挫折。当时职业女性被戏称为“花瓶”,只是点缀场面罢了。也有不少商家为迎合顾客心理,雇请女职员时不重技能,只重姿色,更有甚者在店堂门外高挂起“女招待”的牌子,将女职员当作了活招牌。《玲珑》上,不少职业女性如女店员、女教师、银行女职员都撰文评说自己的职业生涯,批驳社会上对她们的不实之词,发出“对于职业的选择,必须谨慎,我们不要做花瓶给男子玩弄”的告诫语。3新“贤妻良母”《玲珑》着力塑造迥异于传统女性的新女性形象的同时,也以“摩登”与“新”的名义向传统道德妥协,主张摩登女性在建立家庭以后要发扬自己的女性传统美德,戒除不良习性,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贤妻良母”。如第124期《摩登主妇的四德》提倡摩登主妇要节俭、早起、柔和及有同情心;第28期《新家庭主妇之职务》也指出主妇要照顾家庭卫生、教育、道德、管理及财政,此外更要懂得应酬宾客、家庭陈设、园艺布置。第259期《新家庭与新妇女:我们至少要做到的有三点》指出“女性不应依赖男子,此外,女性亦要随时随地鼓励丈夫,推动丈夫向前奋斗,帮助丈夫发展事业,共同合作,增添家庭快乐,并且不要有嗜赌及终日装扮的坏习惯”。文章提出妇女经济独立的美好愿望,如女子走H{家庭就业,在法律上争取财产继承权的平等的观点。虽然鼓励女性不要依赖丈夫,但却没有道出经济独立的方法,只是提出主妇应该帮助丈夫,为家庭服务。一方面要求女性从为家庭而生存,变为为社会承担一定义务,为国家做贡献;另一方面要求女性具有相夫教子的能力,既对家庭有责任感,又对社会有义务感。此外,中国女性传统婚姻观念也是一个重要因索:家庭在她们眼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即便事业成功、经济独立、地位很高,家庭仍然是最终归依。在无序且纷乱的叛逆性举动之后,回归家庭仍然是女性的最好抉择。综观《玲珑》杂志,初期关注妇女独立与解放,注重培养新女性;后期更加侧重摩登与时尚。杂志塑造的新女性形象是内外兼修的,既要具备与时代风尚相符的外表和装饰,又要有相当的学识,并且能够发挥出她们内在的特质与修养,成为新的“贤妻良母”。三、结语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革的时代,也是女性在社会生活的外在形象发生鲜明而巨大变化的时代。《玲珑》发行期间,正值中国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1936年重建新女性的标准:“有能力、有思想、能够劳动”,“拥有强健的体魄、新颖的思想、不作‘性’的依赖、劳动的生活、注意集体生活、结婚不要妨碍前程”(第259期《这时代需要哪一种女性》)。总之,在特殊历史时期,《玲珑》对于现实生活中新女性真实生态形象的塑造在女性读者群中起到了积极宣传作用。

298 评论

相关问答

  • 妇女问题研究杂志

    《玲珑》杂志中的新女性形象你怎么看待?《玲珑》1931年创刊于上海,1937年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共出版298期。原名《玲珑图画杂志》,后更名为《玲珑妇女杂志》,

    曼特宁先森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4
  • 妇女问题研究杂志投稿

    《玲珑》杂志中的新女性形象你怎么看待?《玲珑》1931年创刊于上海,1937年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共出版298期。原名《玲珑图画杂志》,后更名为《玲珑妇女杂志》,

    注册不太麻烦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5
  • 妇女问题研究杂志官网

    《玲珑》杂志中的新女性形象你怎么看待?《玲珑》1931年创刊于上海,1937年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共出版298期。原名《玲珑图画杂志》,后更名为《玲珑妇女杂志》,

    beetleleon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2
  • 妇女问题研究杂志怎么样

    《家庭》杂志

    少年卡米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4
  • 农村妇女就业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就业难,是现代世界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何况我们这个超级人口大国正经受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猛烈冲击,就

    美丽苗条龙龙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