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87

咪咪妈咪贝贝哄
首页 > 论文问答 > 美术艺术鉴赏论文1500字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北京西城

已采纳
上个世纪初,在西欧流行一部卷幅浩瀚的长篇小说《芳托马斯》。32卷由两个作家合作完成,每月创作一卷。合作延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来,路易•菲伊雷德把小说改编成电影,放映后在欧洲引起轰动。    《芳托马斯》的主角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叫芳托马斯。他入室盗窃,诱奸妇女,抢劫银行,无恶不作。警察全力追捕,街上贴满缉拿文告。但是芳托马斯狡诈异常。警察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他有高超的易容术,从不露出真容;他身手敏捷,能飞檐走壁;他精通缩骨术,能从极小的缝隙中飞身而过。他经常与警察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他化装成绅士出入于酒店、旅馆与赌场,时而与政要侃侃而谈,时而与贵妇逢场作戏。总之,这是一个半魔幻半真实的风流大盗。他有智取法律的力量,敢于向愚蠢的官僚机构挑战,具有超现实的魔力。    《受威胁的凶手》就是芳托马斯的崇拜者之一,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关于马格利特的介绍网上可查,不在此赘述。接着返回原画上,整张画面,二名手持简单工具的侦探,一具赤裸女尸,一名穿着讲究不明身份的人,三名围观者。最初看到这幅画时,脑中便充满各种诡异的问号:谁杀了那名女子?留声机旁边的男子到底是谁?那两名侦探为何手持如此简单的抓捕工具?三名围观者到底看到了什么?    找到了上面的背景,心中稍微宽松,若马格利特真的是在画芳托马斯的话,留声机旁边的男子就应该是那位风流大盗了。刚刚做完案的他正在准备易容逃跑,地上的旅行箱,凳子上的大衣和帽子是他的作案工具。门口的两名侦探正在等待时机,或许是在等候支援的同伴,面对名声大作的芳托马斯不敢轻举妄动,面部表情极其凝重。三名围观者目睹一切后,惊愕、忧郁尽显脸上,一切一触即发。而画家更是将看画人的视角至于这一切发生的最近处,整个场面令人紧张不已。    可是画家在这里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在已经发明了留声机的年代,两名侦探还手持木棒、绳网,意图逮捕芳托马斯如此这般的江洋大盗,画家拿我们顽固。愚蠢的官僚机构开了一把涮。    老师也讲到过,整幅画人物的面孔全是马格利特,听到时很是迷惑。为何要将自己画成所有人?是技术,用以构成魔幻感么?以哲学绘画著名的画家应该不止有这点想法吧?我这样猜度着。受害者是我,施暴者是我,围观者是我,执法者也是我。画家这么画到底是为什么?    画家画这幅画的时候,立体主义,野兽主义已经在欧洲普遍流行,达达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正在蓬勃发展。随着照相机的发明,画家的绘画对象,表现手法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艺术观念经受着暴风骤雨般的洗礼,画家本人也从一只烟斗开始,去探索相似和近似的概念,,把观念和形象分离开来,挑战了大众的常识,发人深省。用绘画把“是”与“不是”这个哲学问题表达出来。而以上各种主义发展到达达主义反传统,反艺术之后,不论是艺术,还是道德都需要一种颠覆,杜尚用他的作画颠覆了艺术形式,那马格利特这幅画就是对道德的一种颠覆。画家崇拜芳托马斯,崇拜他能玩弄政府机构于股掌,完全自由;在作画职业上,画家却扮演着那两名侦探式的人物,理性,专业;在现实生活中,画家扮演着别人生活的围观者,或许自己也是受害者。一个人身上有多种身份,不同以往,受害者是值得同情的,施暴者是必须谴责的,围观者是完全无辜的。道德不如以前一样代表着绝对的善恶,而是随着人性的胶合越来越暧昧不清。我们的自私,冷漠不再是无事者的无关紧要。因为一切都与自己有关。这也正是体现了现代艺术的本质,对观念的改变和诠释。改变和诠释建立在艺术家大量的思考上。马格利特受不了巴黎的艺术氛围回到了比利时,自己一个人思考,用画笔去诠释,虽然在美术史上不如其他一些大家那般早年得志,却也画出了自己的一副天地。他的画总以哲思出名,比例的夸大,主题的诡异,思想的深奥,挡住了大部分人的脚步,被印在钞票上的《天降》,我倒觉得远不如他《窗》系列那组画来的动人,画布遮挡住窗户,画上户外的景象,真实是什么?画家用这组画来拷问我们。与其说马格利特是魔幻现实主义画家,我到是偏向于把他归为现实派的思想,魔幻的表达手法。他和达利不同,达利执迷于如何表达潜意识,但是马格利特却表达着现实,用魔幻拷问着现实。对于常规,大多数人选择默认,而马格利特却用自己的画笔拷问着这些大家默认的东西。以哲人的身份画画,这就是我想说的马格利特。【参考书目】: 《马格利特:图像的哲学》 刘云卿 广西大学出版社 《现代主义绘画解读》 孙家祥 上海教育出版社 《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 罗斯玛丽•兰伯特(英) 译林出版社 《世界著名图像的秘密》 张延风 百花文艺出版社 《奢华的冒险-现代艺术的消解与重建》 张彬 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十世纪视觉艺术》 爱德华•路希•史密斯(英)
218 评论

平淡的朝发夕至

(1995年11月~2010年7月) 序号 论文题目 刊物(著作)名称 刊名、出版社名称 发表(出版)时间 字数 级别 1 中国小品的审美意趣 《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杂志社 11 1800 省级 2 实施新方案,整体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改革论丛》 教学与研究杂志社 3 4000 省级 3 扬泰文化内涵特质 《维扬文化概观》 南师大出版社 8 5800 省级 4 教育创新成功案例剖析方法 《创新教育》 吉林科学出版社 10 3300 省级 5 教育教学创新模式探讨 《教学创新模式》 吉林科学出版社 10 5200 省级 6 创新教育的课堂实践 《教育教学创新论》 吉林科学出版社 10 4500 省级 7 谈如何创设语文课的“课气”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该报编辑部 5 5000 省级 8 古代散文与辞赋 《中国文化概说》 南京大学出版社 10 10000 省级 9 中国书画艺术文化的形式美 《中国文化概说》 南京大学出版社 10 11000 省级 10 论文学创作灵感 《文学概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7 12800 省级 11 论创作中的形象思维特征 《文学概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7 13200 省级 12 中国饮食民俗文化美形成及其标志 《中国文化通论》 南师大出版社 8 9600 省级 13 中华礼俗的民族风情特色 《中国文化通论》 南师大出版社 8 15000 省级 14 泰州高等教育发展思路及策略 《江苏政协》 《江苏政协》杂志社 6 3800 省级 15 应用文的起源与演变 《应用写作》 中国商业出版社 12 3000 省级 16 中国“写作之气”论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杂志社 11 5600 省级 17 新闻评论的写作艺术 《应用写作新编》 中国商业出版社 1 12000 省级 18 泰州诗歌及其阐读目录 《泰州诗选》 江苏文艺出版社 10 1800 省级 19 泰州散文流变脉络目录 《泰州文选》 江苏文艺出版社 10 1600 省级 20 再论东方“写作之气”韵 《作家》 《作家》杂志社 2008年第12期 3800 核心 21 杜甫主导诗风及其审美阐释 《作家》 《作家》杂志社 2009年第1期 5000 核心 22 节目主持传媒演讲的理论与实践 《传媒观察》 《传媒观察》杂志社 2009年第2期 3200 核心 23 论“独抒性灵”的审美意趣 《作家》 《作家》杂志社 2009年第2期 5000 核心 24 论“性灵派”作家的写作美学追求 《山东文学》 《山东文学》杂志社 2009年第3期 10000 核心 25 论人性塑造·课程交融·双师型品位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杂志社 2009年第5期 4500 省级 26 论塑造扭曲灵魂的悲剧美 《时代文学》 《时代文学》杂志社 2009年第8期 4200 核心 27 《尚书》:散文美学的丰碑 《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社 2009年第8期 4200 核心 28 论游记追朴求真的审美风范 《山花》 《山花》杂志社 2009年第9期 4500 核心 29 李贽美学思想渐进历程及其渊源多元化探秘 《小说评论》 《小说评论》杂志社 2009年第五期 6600 权威 30 论东方笔记小说之奇葩 《湖南师大学报》 《湖南师大学报》杂志社 2009年第六期 5200 权威 31 论中国文化产业安全策略与思路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9年第六期 6800 省级 32 论美国因果关系裁定中的“布拉茨克模式” 《石家庄学院学报》 《石家庄学院学报》编辑部 2009年第六期 6000 省级 33 论中国反“反倾销”产业文化安全策略 《经济与社会发展》 《经济与社会发展》编辑部 2009年第10期 5600 省级 34 论金融危机下的美国反倾销新动向 《中国贸易经济与文化产业研究》 《中国贸易经济与文化产业研究》编辑部 2009年12月 9600 省级 35 论中国话语传媒的脉搏和韵象 《传媒观察》 《传媒观察》杂志社 2010年第1期 6000 核心 36 论高校研究所学术创新管理的思路与策略 《中国经贸》 《中国经贸》杂志社 2010年第1期 4000 省级 37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下的“地方文化育人”方略 《中国经贸》 《中国经贸》杂志社 2010年第1期 4000 省级 38 李贽“自然人性论”美学意蕴的哲学解读 《前沿》 《前沿》杂志社 2010年第3期 10000 权威 39 大学语文(丁帆等主编)(高校教材) 凤凰出版集团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年6月 33万(参编)  40 为大学语文找到最佳契合点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出版社 2010年7月 4600 国家级 合计:公开发表(出版)论文论著40篇(部),计18万字。 论文(著)发表总览(续)(1966年—1994年) 序号 论文(作品)题目 刊物(著作)名称 发表(出版)时间 字数 备注 1 呵,家乡(散文) 《儿童文学》 1966年 1000  2 雨中梦(诗歌) 《扬州报》 1970年 10行  3 血战黑雨塘(剧) 《扬州文艺》 1973年 3000  4 未来的阴影(散文) 《琼花》 1979年 3200  5 我国散文传统特色论略 《内蒙古师院学报》 2 16000  6 论文章的“凤头”和“豹尾”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4 8600  7 论中国散文内在发展规律 《喀什师院学报》 1 22000  8 也论《尝试集》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 6500  9 试论中国游记散文 《内蒙古师院学报》 2 27000  10 浅谈我国散文的民族风格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 6500  11 论作品首尾组织艺术 《作家协会通讯》 11 9000  12 引人入胜的《广西游记》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 12600  13 试论我国散文的民族特色 《宁夏大学学报》 3 6600  14 论中等师范教育改革 《蒙古师大学报》 3 6000  15 师范写作正强化与教师“下水作文” 《教改通讯》 3 11500  16 《你莫忘记》是一首悲愤诗 《北方论丛》 1 5000  17 论中国笔记散文的民族特色 《齐齐哈尔师院学报》 1 10000  18 《孙子兵法》散文艺术特色 《信阳师院学报》 2 5000  19 抓准“文眼”教学散文 《教学研究》 5 2000  20 论师范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 《教改信息》 5 7500  21 论中师文选教学的媒介手段 《教学研究》 2 10000  22 泰师仙桃(散文) 《艺苑》 4 2000  23 呵,我这黄土地(小说) 《艺苑》 12 2200  24 防止中学化,突出师范性 《教学研究》 2 11000  25 《尚书》语言艺术论略 《蒙古师大学报》 2 10000  26 论中师作文教学的师范性 《教改信息》 1 12500  27 杨柳情:除夕思父(诗) 《艺苑》 3 18行  28 陶潜散文真朴自然的美学追求 人大《古典文学研究》 1988年 10500  29 再论中国游记散文 人大《古典文学研究》 1988年 10000  30 《尚书》语言艺术论略 人大《古典文学研究》 1988年 27000  31 论中师文选教学的媒介手段 《语文教学论文集》 1988年 9000  32 文言虚词用法论 《文言虚词》 11 8000  33 青春乐章变奏曲 《青春乐章》 12 5000  34 《尚书》语言艺术论略 日本《东方文化研究》 1 10000  35 中国色彩修辞学 《修辞学丛刊》 12 12000  36 那人生的秘方(诗) 《当代作品选集》 3 2000  37 影子的烦恼(诗) 《当代微型文学选集》 5 3000  38 蜜蜂(诗) 《春笋报》 5 14行  39 活该(小说) 《当代微型文学选集》 4 3500  40 游行(小说) 《当代微型文学选集》 4 2800  41 一场审问式对话(小说) 《当代微型文学选集》 4 3200  42 猫的喜剧(小说) 《当代微型文学选集》 4 2500  43 杨柳依依话春天(散文) 《春笋报》 1 1800  44 我对新歌剧的思考 《艺术百家》 2 5000  45 病榻呓语(评论) 《散文鉴赏集》 4 2000  46 雨思(评论) 《散文鉴赏集》 4 2200  47 画像(评论) 《散文鉴赏集》 4 1900  48 文人的傲骨(评论) 《散文鉴赏集》 4 2400  49 距离(评论) 《小说鉴赏集》 6 2800  50 古刹新僧(评论) 《小说鉴赏集》 6 2500  51 吴君卒(评论) 《小说鉴赏集》 6 3000  52 李白(评论) 《小说鉴赏集》 6 2500  53 遥有此寄(评论) 《诗辞曲鉴赏集》 10 2700  54 把酒问月(评论) 《诗辞曲鉴赏集》 6 2000  55 春夜洛城闻笛(评论) 《诗辞曲鉴赏集》 6 2300  56 点绛唇雨恨云愁(评论) 《诗辞曲鉴赏集》 6 1900  57 酒泉子长忆观湖(评论) 《诗辞曲鉴赏集》 6 1200  58 小桃红越调(评论) 《诗辞曲鉴赏集》 6 1500  59 葱岸多风桔柚香(评论) 《诗辞曲鉴赏集》 6 2000  60 教师与儿童文学创作 《儿童文学引论》 6 8000  61 儿童文学体裁论 《儿童文学引论》 6 25000  62 儿童审美活动的心理特征 《儿童文学引论》 6 16000  63 儿童文学批评 《儿童文学引论》 6 4800  64 儿童文学评论的写作 《儿童文学引论》 6 9000  65 牵牛花(散文) 《中外名著赏析》 11 1200  66 我是一只海船(散文) 《中外名著赏析》 11 1500  67 海滨的孩子(散文) 《中外名著赏析》 11 3500  68 泰兴市志·军事·人物·交通卷 《泰兴市志》 3 80000  69 接通人民的血管 扬州日报 11 1500  70 浅论比喻 《金湖斋文集》 2 4000  71 “小学语文教学法”散论 《萌芽集》 3 6200  72 从师范发展史论当前改革现状 《金湖斋文集》 2 11000  73 汉魏六朝抒情小赋艺术论 《萌芽续集》 5 12000  74 浅论鲁迅《朝花夕拾》 《萌芽续集》 5 8500  75 戴望舒诗歌语言散论 《金湖斋文集》 2 22000  76 散文创作面面观 《金湖斋文集》 2 21000  77 散文基本特征论 《金湖斋文集》 2 10600  78 爱情文学论纲 《萌芽集》 3 7000  79 师范教学语言美学 《语言艺术论》 5 14000  80 板书设计美学 《师范基本技能教程》 11 12000  81 中国古典散文的传统特色论 《中国古典散文研究》 3 12300  82 中国散文的民族风格论 《中国古典散文研究》 3 8800  83 中国游记散文艺术论略 《中国古典散文研究》 3 22600  84 中国笔记散文之变迁 《中国古典散文研究》 3 23000  85 中国军事散文与《孙子兵法》 《中国古典散文研究》 3 10200  86 论《尚书》语言艺术 《中国古典散文研究》 3 9500  87 柳宗元散文与《永州八记》 《中国古典散文研究》 3 9500  88 陶渊明及其散文美学追求 《中国古典散文研究》 3 9500  89 中国散文继承发展之流变 《中国古典散文研究》 3 19700  90 汉魏六朝抒情小赋艺术 《中国古典散文研究》 3 9600  91 《朝花夕拾》与鲁迅忆旧散文 《文艺评论·学术争鸣》 5 8000  92 当代游记的奇妙艺术 《文艺评论·学术争鸣》 5 12400  93 论《尝试集》文学地位 《文艺评论·学术争鸣》 5 8800  94 应当历史地评价胡适新诗 《文艺评论·学术争鸣》 5 4400  95 “白马非马”并非诡辩论 《文艺评论·学术争鸣》 5 11000  96 论刘兰芝叛逆女性形象 《文艺评论·学术争鸣》 5 7300  97 戴望舒诗歌语言艺术 《文艺评论·学术争鸣》 5 13100  98 歌剧创作中的重大收获 《艺术百家》 5 8800  99 在模仿中徘徊探索 《文学评论》 5 2900  100 散文及其基本特征 《文学评论》 5 4400  101 使作品比较地显出亮色 《文学评论》 5 4400  102 心声的历程——《好望角》序 《文学评论》 5 7000  103 《野地的小花》序 《文学评论》 5 7000  104 《小二黑的结婚》的文笔情趣 《文学评论》 5 2900  105 愿创作女神成为你的终身伴侣 《文学评论》 5 1500  106 再论“文艺爱情论” 《艺苑》 5 5800  107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学术争鸣》 5 3700  108 接通人民的血管 《学术争鸣》 5 1600  109 “自我抒情”艺术论 《学术争鸣》 5 2900  110 虚实艺术辩证法 《学术争鸣》 5 2900  111 外国谚语美学及其基本特征 《学术争鸣》 5 19700  112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杂论·辞章·创作》 5 1600  113 六不能忘 《杂论·辞章·创作》 5 6600  114 教师形象论 《杂论·辞章·创作》 5 2200  115 从师范发展中看师范改革探讨 《师范工作研究》 5 8800  116 齐抓共管,常年不懈 《师范工作研究》 5 3700  117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师范工作研究》 5 12400  118 家庭女性价值论 《社会问题研究》 5 8600  119 重阳节前话敬老 《社会问题研究》 5 3600  120 老年人才及其开发管理 《社会问题研究》 10 5100  121 设问式鉴赏“小语”中的童话 《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10 2900  122 苏东坡与《赤壁怀古》 《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10 5100  123 写作中的“形似”与“神似” 《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10 6600  124 西方的彩霞(诗) 《文学创作》 10 26行  125 蜜蜂(诗) 《文学创作》 10 21行  126 村晨酒香(诗) 《文学创作》 10 17行  127 插上歌声的翅膀(诗) 《文学创作》 10 31行  128 玫瑰色的骷髅(诗) 《文学创作》 10 32行  129 心中的太阳(诗) 《文学创作》 10 34行  130 根之歌(诗) 《文学创作》 10 18行  131 “疯子”的诗(诗) 《文学创作》 6 17行  132 杨柳情(诗) 《文学创作》 6 24行  133 除夕思父(诗) 《文学创作》 6 10行  134 月的反思(诗) 《文学创作》 6 12行  135 人生标枪(诗) 《文学创作》 6 44行  136 风筝(诗) 《文学创作》 6 52行  137 献给师范的(诗)歌 《文学创作》 6 38行  138 用骨头写诗(诗) 《文学创作》 6 19行  139 中国万岁(诗) 《文学创作》 6 44行  140 影子的烦恼(诗) 《小说》 6 1400  141 一场审问式对话 《小说》 6 800  142 活该 《小说》 6 1000  143 大力士王达软成泥 《小说》 6 1200  144 猫叫的喜剧 《小说》 6 1300  145 游行 《小说》 6 1200  146 笑比哭好 《小说》 6 1500  147 呵,老银杏 《小说》 6 2300  148 霜天里的金叶 《小说》 6 2000  149 爷爷坟前的“征文” 《小说》 6 1600  150 电话,真装了 《小说》 6 1800  151 泰师仙桃 《小说》 6 2000  152 师魂 《小说》 6 1800  153 “凤头”“豹尾”论 《辞章》 6 9000  154 比喻的艺术 《辞章》 6 3500  155 汉语“调序”论 《辞章》 6 10000  156 中国古代色彩修辞学 《辞章》 6 9500  157 师范教师教学改革断想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11 5500  158 中国诗歌的“意境”教学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11 9400  159 教学媒介段与课型模式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11 7400  160 比较法与师范文选教学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11 10800  161 防止中学化,突出师范性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11 12000  162 论作文教学的师范性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11 10800  163 师范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11 8500  164 “语教法”的学科体系论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11 3000  165 我的“文、象、道统一观”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11 9800  166 教学语言艺术论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11 22900  167 课堂板书艺术论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11 23600  168 改革师范课堂传统模式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11 6000  169 立意在于“异”和“新” 《写作百问必答》 1 1900  170 创设意境之途径 《立意·构思·生活》 1 800  171 “模写”与“创新” 《立意·构思·生活》 1 1400  172 开篇与收尾 《立意·构思·生活》 1 800  173 材料选择之艺术 《立意·构思·生活》 1 1000  174 情节展开法 《立意·构思·生活》 1 1600  175 文章结构通式 《立意·构思·生活》 1 1800  176 比兴构思法 《立意·构思·生活》 1 1100  177 写作与现实 《立意·构思·生活》 1 1800  178 生活是浮计 《立意·构思·生活》 1 2000  179 文章与胆识 《立意·构思·生活》 1 1000  180 对立统一艺术之运用 《对立统一艺术观》 1 1600  181 平庸与精美 《对立统一艺术观》 1 1500  182 “疏”与“密” 《对立统一艺术观》 1 1100  183 “奇幻”与“真实” 《对立统一艺术观》 1 1600  184 虚实相生法 《对立统一艺术观》 1 1300  185 “繁”与“简” 《对立统一艺术观》 1 1700  186 “快”与“慢” 《对立统一艺术观》 1 900  187 “藏”与“露” 《对立统一艺术观》 1 8500  188 “无”与“有” 《对立统一艺术观》 1 3000  189 说辞藻 《语言·风格·情感》 2 1500  190 论摹声 《语言·风格·情感》 2 3000  191 论文采 《语言·风格·情感》 2 800  192 语言色彩论 《语言·风格·情感》 2 1800  193 文贵简洁 《语言·风格·情感》 2 2100  194 文章之“有味” 《语言·风格·情感》 2 900  195 话说“短而精” 《语言·风格·情感》 2 1400  196 贵能曲折变化 《语言·风格·情感》 2 1600  197 论气势 《语言·风格·情感》 2 3000  198 再论气势 《语言·风格·情感》 2 2300  199 节奏论 《语言·风格·情感》 2 2000  200 别趣·理趣·风趣 《语言·风格·情感》 2 1600  201 说“情” 《语言·风格·情感》 2 900  202 抒“真情” 《语言·风格·情感》 2 800  203 “情理分寸”感 《语言·风格·情感》 2 1300  204 说“文眼”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8 1000  205 论想象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8 2600  206 再论想象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8 1500  207 写“笑”技法大观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8 1300  208 写“死”之技法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8 2000  209 谈场面描写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8 1500  210 论时空描写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8 1400  211 选题艺术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8 900  212 悬念的艺术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8 1800  213 表现的角度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8 2000  214 科普散文的写法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8 9500  215 科技杂文的作法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1 1500  216 文中论文形象化述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1 2300  217 议论文的强调手法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1 2000  218 谈对联写法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1 1800  219 公文写作技法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1 2400  220 说“文面” 《文章病院》 1 900  221 克服“小毛病” 《文章病院》 1 800  222 为文“七戒” 《文章病院》 1 2000  223 文不厌改 《文章病院》 1 1400  224 文章“五觉” 《文章病院》 1 1800  225 从诗学文 《文章病院》 1 1500  226 韧性精神 《文章病院》 1 2000  227 写作基本功 《锤炼写作基本功》 1 1600  228 锤炼写作基本功 《锤炼写作基本功》 1 1800  229 祝君步入“三境界” 《锤炼写作基本功》 1 1600  230 写作兴趣提高之途径 《写作教学拾零》 1 1200  231 谈文章命题 《写作教学拾零》 1 900  232 一事一议引导法 《写作教学拾零》 1 2800  233 指导创作四法 《写作教学拾零》 1 7000  234 写作启示录 《写作教学拾零》 1 9500  235 议论文开篇法 《写作教学拾零》 1 2200  236 写作思路培养法 《写作教学拾零》 1 6500  237 文章内容结构法 《写作教学拾零》 1 900  238 作文“四自法” 《写作教学拾零》 1 900  239 “特殊”文章批改法 《写作教学拾零》 1 1400  240 师范生写作大趋势 《写作教学拾零》 1 2000  241 写出理想的人格 《人物美学纵横》 3 3600  242 写出崇高的心灵美 《人物美学纵横》 3 4500  243 写出雅洁的语言美 《人物美学纵横》 3 4500  244 写出别致的风度美 《人物美学纵横》 3 5800  245 温柔敦原,清瘦如竹 《文学评论·文学争鸣》 3 2900  246 再谈作文“评讲法” 《写作教学拾零》 3 3000  247 语言表达的真善美 《语言艺术论》 3 4000  248 语言的音调美和节奏感 《语言艺术论》 3 4600  249 论板书语和态势语 《语言艺术论》 3 4200  250 教学语言的结构及其儿童化 《语言艺术论》 3 4000  251 辩论的意义与特点 《语言艺术论》 3 6800  252 谈谈辩论技巧 《语言艺术论》 3 8100  253 陶渊明真朴自然散文艺术论 《北京师院学报》 3 10000 补登 合计:公开发表(出版)论文论著253篇(部),计2万字。 1966年至2010年累计发表论文(作品)共293篇,计38万字。

277 评论

a416066323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梵高出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他早年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他充满幻想、爱走极端,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和失败,最后他投身于绘画,决心“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 梵高苦练素描技巧。在画了大量素描写生和习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吃土豆的人》。这幅作品和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这也表现出梵高很强的农民情结,他似乎很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更重要的可能是内心深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动的赞美。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而当他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的时候,则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在阿尔,凡高想要组织一个画家社团。1888年,高更应邀前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凡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这位易于激动而富于神经质的艺术家,在其短暂一生中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杰作。他的艺术,是心灵的表现。他曾说: “作画我并不谋求准确,我要更有力地表现我自己”,他并不关注于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注重表现对事物的感受。亨利·福西隆在论述凡高时说道: “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   为了能更充分地表现内在的情感,凡高探索出一种所谓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他认为:“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在他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 采用点彩画法。 他的大部分作品如《奥维尔教堂》等,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后来受到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的探索、自由地抒发内心感情的风格,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平面感、装饰性和寓意性。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 梵高最早的油画——包括埃顿时期,海牙时期和德伦特时期。当梵高画它们时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这些作品大约完成于1881年—1883年间。此前,梵高在博里那日矿区受到巨大打击,对上帝几乎绝望,却终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他开始大量临摹名画,并画了大量素描习作。可以说,凡高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他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又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这使他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梵高喜欢伦勃朗,喜欢米勒,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农民,工人,社会底层人。深沉厚实的风格虽与其以后的画风有极大的反差,但画中所表现出的气质与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 他的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地向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  梵高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被世人所接受,直到十九世纪末的时候世界正进行着一次全面的革新,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变革,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大大的提高。而过去相对于印象派较为超前的梵高,此时正适应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梵高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画家,而且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与哲学家!”获得这项殊荣的时候,梵高已经去世了47年。 当他在世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对现代人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群体,并多次参与他们的画家交流聚会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凡的个性。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一般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而这一鲜明特征在后来成了印象派区别于其他画派而独立存在的根本。梵高死后不出几年,一些画家就开始模仿他的画法,为了表现强烈的感情,可以不对现实作如实的反映,这种创造性的态度被称作表现主义,并且证明是现代绘画中一种历久不衰的倾向。即为了主观意识而对物体进行再塑造。   尽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双双成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成为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家的典型,但他们的个人性格特点又有某些不同。高更是个攻击传统观念的人,语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无情,有时蛮横无礼。而梵高对于共事的艺术家,则充满了一种天真的热情的深沉的爱。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83 评论

hsx1314520

《韩熙载夜宴图》包括“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宴归”五部场景。画作中虽未画出墙壁、门窗,但作品以其独特而巧妙的连环画式构图。“听乐”场景:此部分出现的人物最多。韩熙载长须高帽,身着黑袍,盘腿坐于榻上,与其他宴客及侍女共同欣赏艺妓的琵琶弹奏。画作者以其高深的技艺,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听乐”的场景,从画中人的目光、姿态,让观者充分感受到琵琶奏出的旋律,在撩拨着听者的心弦。“观舞”场景:此部分的描绘更为生动。不仅主人公韩熙载亲自击鼓伴奏,而且画作者在次要人物的描绘中,更是别具匠心,如韩熙载的宠妓王屋山,身姿娇小、舞步轻盈,好友德明和尚与此声色之景不期而遇,又显得好不尴尬,可谓是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休憩”场景:此部分可以说是整部画圈的过渡和衔接部分。韩熙载坐在榻上洗手,画作者通过对这一看似平常举动的描绘,直接表明了夜宴上的间歇环节,紧扣此处的休憩主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简洁精练。     “清吹”场景:此部分最为引人入胜的地方,就在于画作者对五名演奏吹乐的艺妓的描绘。主人公韩熙载摇扇而坐,五名艺妓一字排开、疏密有序,神情各不相同、动态皆有所异,形象之生动,正是源于画作者在人物描绘方面的深厚功力。  “宴归”:此部分是以主人公韩熙载在夜宴闭席后,挥手送别宴客的情节,结束了整个画卷。 纵横全卷,无疑,画作者将主人公韩熙载,这样一个满腔抱负但又壮志未酬的士大夫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画作各个场景中,主人公的忧郁与其他宴客和艺妓的欢歌纵舞、喜乐调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韩熙载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这是一幅由南唐后主李煜亲手促成的画作,有着非同凡响的绘画表现形式和艺术水准,成为世人公认的国宝——《韩熙载夜宴图》。按说,具有远大政治抱负的韩熙载,原本应该在政治上大显身手,却不料因为《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作的传世,给世人留下了生性放浪、沉湎声色的颓靡形象。也正因如此,导致人们对这幅画作的诞生根源给予了多种不同的解释。  后主李煜继位时,南唐国势不振,而北方的后周则迅速崛起,并有挥师南下一统天下之势。面对北方强敌,李煜本想任用韩熙载为宰相辅佐自己,可又因为韩熙载是北方人而心怀猜疑。而韩熙载呢,也深深明白自己表面上颇得南唐王朝厚恩,事实上并没有获得真正的信任。因此,韩熙载为了避免遭受无端构陷,开始在生活上疏狂自放、纵情声色,希望以此来蒙蔽朝廷耳目,使自己能够安享晚年获得善终。即便如此,后主李煜对韩熙载仍不放心,于是派遣翰林画院待诏周文矩与顾闳中深夜潜入韩宅,窥测其纵情声色、放歌狂饮之场面,然后通过目识心记绘制出了惊世奇画——《韩熙载夜宴图》。   这幅《韩熙载夜宴图》,随着溥仪潜逃东北后成为伪满洲国的国宝画作。由于伪满洲国的覆灭,这幅画作又散佚民间成为轰动一时的“东北货”之一。再后来,北平琉璃厂玉池山房古玩铺老板马霁川购得此画,并一直囤积居奇、待价而沽。如今,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被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一件镇馆之宝,只是潜伏在这幅旷世奇画背后的故事,依然让世人难以厘清原委。

141 评论

正版TJ状妈

美术呀 最近长江汇有大优惠活动一样 值得走一着

214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