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9

隔壁老袁无敌
首页 > 论文问答 > 染料与染色期刊影响因子多少合格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尐籹孒16

已采纳
研究生和博士学习期间,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期刊论文。工作之后,能力和职称也需要论文来帮你实现。说到论文,捆绑话题就是影响因子了。那么影响因子是什么?
80 评论

暗了个然

你好!  皮革染色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是染料分子对革纤维的渗透和结合过程,是物理和化学作用的总效应。在整个染色过程中,吸附、扩散、渗透和固着是相互影响、相互交替的。皮革染色工艺涉及面广,影响因素亦很多,除了构成染液的各种组分相互影响外,染色前的坯革状况,染色过程中的pH值、温度、浓度的控制,添加的助剂以及前后工艺的配合等因素都很重要。  那么具体工艺如下:  要使皮革染透,则必须使染料充分渗透进入革的深层,使深层纤维着色,这就要求染色条件应有利于染料的渗透,而染色前坯革的状态是一个很主要的因素,“中和”程度的控制又是决定坯革状态的主要因素。“中和”可使铬鞣革表面正电荷降低,有利于阴离子型染料的渗透。中和深透,使革深层pH值与表面一致,可以使染料充分渗透,缓慢结合,达到透染要求。因此,我们加强了中和,使革切口中和全透,控制中和pH值不超过5。  绒面革纤维分散一致对染色均匀影响较大。臀背部位原纤维较为紧密,边肷部位纤维则较为疏松,通常会产生纤维紧密处染料表面结合多,颜色深;疏松部位染料渗透多,颜色浅淡的现象。采用单纯性的填充剂如SCC丙烯酸填充树脂进行填充,不能消除部位差,反而使革臀部位在磨绒时产生“麻点”,影响产品质量。我们改用助鞣型的丙烯酸树脂复鞣剂ART-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ART-Ⅰ丙烯酸树脂复鞣剂具有明显的选择填充性,能大大降低革的部位差,使革的边肷部位纤维紧密,整张革的纤维分散一致,染色均匀一致。而且ART-Ⅰ为阴离子型材料,可减缓染料的结合,有利染料的渗透。  一些皮革染色的原材料是:用染料染制合成皮革的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溶液。合成革以高级衣料为重点,正以20%的速率增长,而以前,作为染色基体的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即聚氨酯树脂)只能用颜料着色,不能染出颜色鲜艳的合成革。这次开发的染色用溶液是以二甲基甲酰胺(DMF)用作溶剂,从而使聚氨酯。还有公树脂等。  我是义乌博蕾特皮革的程敏珍,我只知道这些,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被你采纳!谢谢!

293 评论

茶虫小豆豆

越高越好,现在达到7以上的都比较少。

315 评论

winonafirst1

影响因子6算高。一般老师们发表论文,影响因子在6分左右就不错了,如果高于6那就非常了不得了,就属于高影响因子了。影响因子是否高是要相对比较的,在同专业同范围的期刊里,大于2的算高,大于1的可以算比较高,一般我们发的都是零点几的。影响因子的性质影响因子6在整个学术界中,并不算很高的影响因子,国际知名的sci期刊最高的影响因子可以达到200多。但如果区分具体情况来看,比如我们把影响因子6放在普通期刊中,就属于相对较高的影响因子了,要知道很多期刊的影响因子都在1左右。影响因子6放在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中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同的,有的专业刊物整体影响因子都是偏高的,那么影响因子6可能就不属于高影响因子。如果放在一些影响因子普遍不高的专业期刊中,6可能就属于高影响因子了,所以影响因子的高低需要我们辩证去看。

355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