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无逸》中的“明德慎罚”思想探赜

更新时间:2016-07-05

“明德慎罚”最早出于《尚书·康诰》(简称《康诰》)。原文为:“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1]180-181由引文可知,“明德慎罚”的提出乃是摄政之时的周公对文王的评价,对即将到殷地上任的弟弟康叔的训诫之辞。当然,这里的“王”究竟指谁?历来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三种观点。即武王、周公和成王。[2]35-53相对而言,笔者比较倾向于周公的观点。

菌株间的拮抗试验采用蒋永梅[19]的方法进行测试发现各菌株间均无拮抗反应。将7株优良促生菌株分别接种在LB液体培养基,28℃,150 r/min培养72 h。待菌株充分生长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菌株悬浮液D(660nm)值,用无菌水调其D(660nm)>0.5(即菌株悬浮液108 cell/mL),并将调好的各菌株悬浮液按特定体积比混合后备用;称取载体250 g,121℃灭菌30 min,待载体冷却后,接种混合菌株悬浮液,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7~10 d,备用。

若从文辞来看,《无逸》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明德慎罚”。然一经仔细研读,这一思想在该篇中的体现是很明显的。对于“明德慎罚”在该篇中的体现,本论文选择从“迪哲”的角度来进行论述。另外,“明德慎罚”这一思想,历来研究甚多。然如若细读《尚书》,特别是《尚书·周书》的各个篇章,不难发现:“明德”是因,“慎罚”是果;且“慎罚”只是“明德”一方面的体现,而非全部。鉴于此,在以下的论述过程中,本文将把“明德”与“慎罚”分开作阐述。

一、《无逸》与迪哲

仔细研读《尚书》,不难发现,“迪哲”作为一个合成词唯有在《无逸》中得以出现,在其他篇章皆是以单字的形式出现。可见“迪哲”在该篇中的重要性。通过多次研读《无逸》,笔者以为“迪哲”乃该篇之主旨。关于《无逸》的主旨,历来多有阐述。然大体认为《无逸》乃是周公对即将上任的成王不要安逸享乐,而要知稼穡之艰难,体恤民众疾苦的劝诫之辞。如刘起釪先生认为:“周公在以《召诰》《洛诰》两篇吸取夏商训谆谆告诫成王之后,又以《无逸》一篇,沿前两文同样精神,进一步专教诲成王不要逸乐而应知稼穑之艰难及小民之疾苦,所作语挚情殷的一篇告诫之辞。”[3]1530简单讲就是戒逸。虽然该篇的主旨看似不言自明。然而,若从哲学的视角观之,此观点虽正确,但仍属于现象的范畴。以周公对历史的深邃洞见,应该不止于此。逸的危害,寻常人皆明了。那么至于如何戒逸?就不是普通人所能解决的了,只有像周公这样的圣人才给予去思考,并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另外,《尚书》篇目的命名,多以第一段或前面的段落中出现的某个人名或地名等名词给予命名;但是篇目中的内容并不尽然如此。如《康诰》中的第一段,显然,不是该篇篇名所能含括的。因此,标题并不必然等于主旨。

虽然该篇提到了“知稼穑之艰难”[1]254,殷商之中宗、高宗、祖甲,及祖甲以后的殷商君王的短命与灭亡,另外,又谈到周之太王、王季、文王之兴盛。然而,无论是殷商之贤明君主还是周之文王,周公皆以“迪哲”二字概括之。并以此勉励成王及周之子孙皆应以“迪哲”为追求之目标,而避免好逸恶劳、滥杀无辜。其原文为:“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1]260、“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1]261纵观该篇,周公所要表达的无非就是这两句。因此,就《无逸》一文而言,若究其主旨,从本质而言,当属“迪哲”。

二、明德与迪哲

(一)迪哲的含义

由以上字形可知,“哲”的字形与内涵都是非常丰富的。就字形而言,“哲”不仅从口从折,从口从心,而且还从德从折,从贝从折,从言从折。其中,主要是从口从心。另外,对于一字,诚如容老于《金文编》中解释道:“中山王鼎哲哉社稷其庶乎”[9]58即便对左边边旁目前尚待考证,然根据容老的理解,其必定与江山社稷有关。目前姑且作此理解。此外,从言从折与从口从折。虽有细微差异,然皆意旨言语表达。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引的“哲”的古文,因此,“哲”的含义至少应包括六个方面。即:言语、心灵、德性修养、贝(注:可理解为财富)、吉祥与社稷。虽然历代的注解多把“哲”释为“智”,固然也对,但是若结合考古材料来看,这样的理解于当代的学术而言,还是有待发展的。

综上论述,“迪哲”与“明德”的关系已然十分明了。“迪哲”既是《无逸》的主旨,也是最高层次的“明德”。即只有做到“迪哲”,“明德”才算彻底明了。另外,孙星衍在注解“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1]254一句时引用到:“笺云:中宗,殷王大戊,汤之玄孙也。有桑穀之异,惧而修德,殷道复兴。”[10]435孙星衍谈道了修德二字。结合德在《说文》中是解释为“升也。从彳,声。”[5]51以及容庚先生主编的《金文编》里对“德”的多种写法来看,如:[9]110来看,“德”在金文里的写法则是从彳从十,从目从心。可见“德”意涵在殷周时期是非常丰富的。

首先,选择对学生有帮助的好书。笔者在这里推荐我国四大名著,故事情节描写的栩栩如生,各个角色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性格个性都惟妙惟肖,都能深深打动每位学生;其次,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给每位学生办一张借书卡,每星期抽出下午的一堂课,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每人配备两本或两本以上的课外书籍,编写好号码,归置于班级图书角实行专人管理制。

由“哲”的字形分析得知,“哲”字有多种写法,其中,一种写法便是从折从德,可见“哲”与“德”的关系甚密。周公作《无逸》已然从智慧层面上把“明德”理清。“明德”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一套严密地修行体系。对此,当代学者杜建慧也已注意到了。诚如其所言:“《无逸》中强调的明德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慎言行,率先垂范;辨是非,听谏反省,以法为绳;其无逸,抑奢抑逸,勤勉为政。”[14]31其观点未必全然无误,然亦不失为一种参考。

何为“迪哲”?诚如孔颖达在《尚书正义》中所云:“蹈明智之道。”[4]639那么“蹈”为何意呢?《说文》云:“蹈,践也。从足,舀声。”[5]57另外,对于践,《说文》亦云:“履也。从足,戔声。”[5]57由引文知,孔颖达对“迪哲”一词理解,可概括为:践行与通晓智慧之道。对此,王先谦在《尚书孔传参正》里,也给出了相应的理解。即“蹈智明德以临下。……释诂:迪,作也。洪范:明作晢,晢或作哲;作哲,明也。”[6]786按照王先谦的理解,可简单归纳为:践行智慧之道,明了圣人之德。无论是孔颖达抑或王先谦,他们的观点显然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非唯一的解释。

2.5 敲低 lncRNA-8439 能降低 nanog 表达水平和肿瘤细胞悬浮球数量 使用 siRNA-2 在 Huh7和 Hep3B 细胞中敲低 lncRNA-8439 的表达后,分别收集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nanog 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干扰组中的 nanog 表达量在 RNA(图5A)和蛋白水平(Huh7 细胞:40.57±1.19 vs 435.81±6.75,Hep3B:18.50±0.75 vs 470.13±2.18;图5B)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同时,干扰组的肿瘤细胞悬浮球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图5C)。

“哲”在《尚书》中多释为智。这样的解释当然也是对的!只是如此解释还是不够明晰。因为“智”本身的含义还是有待进一步阐释的。至少《无逸》里面的“迪哲”中的“哲”不应作此理解。这里的“哲”应当从字形的角度来理解。根据《说文》得知,“哲”有三种写作形式。即。许慎对之分别解释道:“知也从口折声哲或从心古文哲从三吉”。[8]32当然,随着现代考古技术的发展,从地下挖掘了很多的材料。其中,就包括文字材料。进而,补充或纠正《说文》对一些字的解释。就当代学者主编了相应的文字词典而言。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徐中舒编著的《甲骨文字典》;容庚主编的《金文编》和汤馀惠主编的《战国文字编》。其中,后两本字典都收录了“哲”的不同写法。就详备性而言,当属容庚主编的《金文编》。兹将“哲”的字形摘录如下:

迪、哲二字,当分开解释。据查阅相关文献得知,“迪”在《尚书》中的词性主要有两种。即名词和动词。其含义甚多。如:《盘庚(中)》云:“故有爽德,自上其罚汝,汝罔能迪。……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乃有不吉不迪。”[1]115-117对于这三个“迪”。按照曾运乾的解释,第一个“迪”解释为:“逃也”[7]106;第二个“迪”解释为“导也”[7]106;第三个“迪”解释为:“道也。”[7]107诚如前文所述,迪、哲二字于《无逸》之组合,还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其他篇章中则是分开出现的。根据“迪哲”在《无逸》中的句式来看,“迪”的词性,当为动词。这里的“迪”与《盘庚(中)》的“乃有不吉不迪。”及《酒诰》中的“王曰:封!我闻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1]202中的“迪”为同一意思。即:“道也。”只是这里的“道”当为名作动,即通达之意。

殷周时期的“德”不应只作理论上的概念式的理解,而应借助宗教哲学的角度来理解较为谛当。即:“德”本身无论是对于君王,还是百姓的身心修养而言,皆为切实可行的实践方式。显然,若以哲学的角度论之,殷周时期的“德”既是经验的,也是超验的。

由“迪哲”一词的含义可知,其包含通达言语、心灵、德性休养、财富、吉祥和社稷六个方面的智慧。显然,“明德”是“迪哲”的内容之一。就以上六个方面而言,可以说从折从德乃是统摄其他方面的。为何如此?这必然涉及商周之际对“德”的认识。对此多有学者撰文讨论。如:顺真于《从“大邑”到“天室”——殷周之交宗教哲学的深度转换》一文里,通过对《易传·系辞下》关于“德”的文献分析,进而阐释道:“商周之际,在哲学认知方面的核心是关于对‘德’的认识。”[11]45另外,孟庆楠在《德行内外——以简帛〈五行〉篇为中心》一文中也说道:“德的观念无疑在先秦哲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多数学者都不同意郭沫若判定卜辞和殷人彝铭中没有‘德’的说法,但一般还是认为,对于德的观念的重视,确实是周人的创造。德、敬德、明德等概念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德目的出现,无一不证明德的观念在周代获得了特别的关注。”[12]12对此,又见于王云红在《论周公的“以德配天”思想》一文里所言:“周公的思想和言论多见于《尚书》中的《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多方》《立政》诸篇。这些文献所记载的周公法律思想主要表现为‘以德配天’思想。”[13]86学者们的观点虽在细微处有一定偏差,但基本上形成一个共识。那便是“德”在殷商之际获得了空前的广泛关注。周公乃圣人,其见地非常人所及。因之,自然对“德”领会甚深!

[9]57-58

三、迪哲与慎罚

为何殷之中宗、高宗、祖甲与周之文王能够做到慎罚?原因在于“兹四人迪哲”[1]260,即他们已证至“迪哲”之境。从因果关系上来讲,“迪哲”是因,“慎罚”是果;“明德”是因,“慎罚”是果。

“慎罚”对应的是“乱罚”。在《无逸》里,周公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殷商之历史作了总结。若仔细研读,不难发现,实际上周公已经讲了慎罚之益与乱罚之害了。如殷商何以兴?原因固然诸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通达“迪哲”;同时,殷商何以衰乃至最后灭亡?周公皆给出了答案,“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1]255、“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1]258即:过度贪图享乐,心之迷乱,以酒为德。贪图享乐,自然丧失“迪哲”;心既迷乱,乃是失去“迪哲”所致,即:明德丧失,昏德已至。昏德必然导致乱罚。由此可知,“慎罚”与“迪哲”的关系已然明了。欲“慎罚”,必先“迪哲”。只有真正做到“迪哲”,“慎罚”才可能真正践行且持续。

四、结语

综上所述,“明德慎罚”与“迪哲”之关系不言而喻。“迪哲”的提出,使得“明德慎罚”这一思想在理论上真正确立了依据。同时也丰富了这一思想。可见它对“明德慎罚”的重要性。另外,若从“迪哲”的角度观“明德慎罚”,这一思想所涵盖的范围是很广的。既包括国家;也涉及个人;既适用于君主,也适合于百姓;如此理解“明德慎罚”这一思想,不失为一种尝试。

(2)展胸、扩肩动作无力,且不到位。纠正方法:两人配合拽手、拽肩、拉肘投掷练习,并加强高抬屈臂扩胸运动练习。

例7:画面的色彩光线,还可以通过会声会影的各种滤镜来调节,比如利用“自动曝光”滤镜可以调节光线不足;综合调整“色彩平衡”、“色调和饱和度”、“亮度和对比度”等滤镜的自定义参数,改善画面存在的问题;运用“NewBlue色彩”滤镜,调节颜色、色彩、饱和、亮度、电影伽玛等参数,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比如校园的宣传视频中,春天的桃花,花朵更加色彩艳丽、娇艳欲滴;秋天的银杏,满树金黄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

参考文献

[1] 王世舜,王翠叶,译注.尚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杜勇,著.《尚书》周初八诰研究(修订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3]顾颉刚,刘起釪,著.尚书校释译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重印.

[4](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黄怀信.整理.尚书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重印.

[5](汉)许慎,撰.班吉庆,王剑,王华宝,点校.说文解字校订本[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 年重印.

[6](清)王先谦,撰.何晋,点校.尚书孔传参正[M].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重印.

[7]曾运乾,著.尚书正读》[M].北京:中华书局,2015 年重印.

[8](汉)许慎,撰.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78 年重印.

[9] 容庚,编著.张振林,马国权,摹补.金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清)孙星衍,撰.盛冬铃,陈抗,点校.尚书今古文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1]顺真.从“大邑”到“天室”——殷周之交宗教哲学的深度转换[J].世界宗教哲学,2016(2).

[12]孟庆楠.德行内外——以简帛《五行》篇为中心[J].中国哲学史,2012(2).

[13]王云红.论周公的“以德配天”思想[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4).

[14]杜建慧.《尚书·无逸》及其体现的周初政治教育思想[J].郑州大学学报,2006(6).

袁加值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年第1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